IMDB250之005:《十二怒漢》:帶著偏見能否看清真相?

劇情:

法庭上一個18歲的男孩被指責為殺害父親的兇手,所有的證據都不利於男孩。

最終是否有罪還需要陪審團的12名成員的一致意見才能定罪,十二個互不相識的人,十二個人生的際遇和職業各不相同的人坐在一起,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感性認知,對於看上去確鑿的各種證據,第一次的表決是11人認為有罪,僅8號認為是不是要先討論一下,再定罪。

在一場場細節論述及對人性的拷問過程中,有罪與無罪從11對1、9對3、8對4、6對6、3對9、1對11,最終理性佔據了上風,全部一致同意:無罪。

關鍵詞:

質疑 理性

IMDB250之005:《十二怒漢》:帶著偏見能否看清真相?

好故事很重要,一個好故事怎麼講同樣重要,翻開《十二怒漢》的歷史,有前作,有後作,但是1957年由米高梅公司製作的這部黑白電影卻成就了電影史上的豐碑。除了此美版外,美國還有《十二怒漢》1954年的原版,後續包括俄版《12》(2007年),日版《12個溫柔善良的日本人》(2006年)和中國版《十二公民》(2015年),不過經典的佔據著IMDB榜首的依舊是1957年的這版。

IMDB250之005:《十二怒漢》:帶著偏見能否看清真相?

真理到底是在少數人的手中還是多數人的手中,1957年的《十二怒漢》給出了一個可能的答案:真理到底在誰的手中也許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對於真理是否有質疑精神?

在最炎熱的夏日,十二名陪審團的男人們要為一個男孩的生死作最終的判決,所有的證據都顯示男孩是殺父兇手,連男孩的辯護律師也採取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若是不出意外,男孩被認定為兇手的可能性很大。

陪審團所在的小房間裡,沒有空調,連唯一的風扇也拒絕轉動,熾熱的空氣只會讓人想早點合議下來然後早點回家或是去看運動會。當十二個人第一次表決的時候,11個人判定有罪,唯獨8號陪審團員投了無罪票,8號也並不認為男孩就無罪,而是在判決一個人生死的時候,是不是需要再討論一下?是不是需要再深入溝通一下?

IMDB250之005:《十二怒漢》:帶著偏見能否看清真相?

什麼是質疑?

當所有的人都從感性出發,以為聽到的看到的就是真相的時候,還能不能保存一點質疑呢?8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為什麼所有的證據看上去都對男孩不利,連一個有利的都沒有呢?為什麼所有人都給出了自己認為對方是兇手的理由,卻沒有為男孩著想過,證人說的話就一定是正確的嗎?

當大家都認為兇器是那把刀,而且那把刀也在店主的證明下是男孩買過的,是獨一無二的,但是當8號拿出從隔壁街的店裡買來的一模一樣的摺疊刀時,兇器是獨一無二貌似就已經站不住腳了。

在爭論的過程中,第二次投票時9號投了一張無罪票,理由很簡單卻發人深省:

這位先生一直孤軍奮戰地跟我們對抗。他並沒有說那孩子無罪,他只是說他無法確定他有罪。

要孤軍奮戰對抗荒謬的言論並不容易,所以他孤注一擲爭取支持,我支持他因為我贊同他的動機。

那個孩子或許真的殺了人,但我想聽到更多的證詞。

當所有人都異口同聲的說某人有罪的時候,即使是曾子的母親也會逾牆而逃,無法堅定的支持著。

什麼是理性?

真理總是越辯越明,大家都想早點結束這個案子,因此對於證人的說辭到底是真是假,已經沒有人關心,因為大家第一個出發點就是證人總是會說出真話的,但是現實卻常常演出是羅生門。日本的經典影片《羅生門》在IMDB中排名108。

所以當討論到腿腳不便的老人說從床上離開到大門時只用了15秒的時間時,哪怕上庭時腳明顯表現出不便也被所有人忽視了,也許8號模擬的有問題,按照腳有問題來走路差不多要41秒的時候,但是也不可能是老人說的只用了僅僅15秒的時間,那麼走到大門口處到底能不能看到兇手離開是個問題?老人到底是在撒謊呢還是表現得在他人眼中的健康的形象,或是把此次出庭當成一次很體面的自我表達,獲得關注呢?此處已經開始存疑了。

在這個熾熱的房間裡一直討論,隨著證詞中的細節部分不斷的被髮掘出來,疑惑也越來越多,但是感性和理性卻一直在各人的心中做著鬥爭,有人存疑,有人覺得無所謂,有人覺得熊孩子就不是個好人,有人想早點去看運動會,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出發點和立場,這是一場人性與理性的較量。

IMDB250之005:《十二怒漢》:帶著偏見能否看清真相?

這十二個人中,各有自己的職業與生活,他們當中有無所謂的廣告商、嚴肅的工程師、正義的上班族、有新貴族、追求真相的鐘表匠、精明的銀行家、趕時間的推銷員等等,在這場較量中,即是人性的較量,也是對於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人如何從帶著偏見到走向理性的過程。

在爭吵連連中,倒是普及了民主理念,即使隔著近半個世紀依舊閃著民主的光輝,有人這樣說道:

我們會來這裡,不是來吵架的。我們肩負著重責大任。我一直覺得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優點。我們收到信,被通知要來這裡,決定一個跟我們素昧平生的人到底有沒有罪,不論做出什麼樣的判決,我們都拿不到好處,也沒有損失,那就是我們的國家能這麼強大的原因。

IMDB250之005:《十二怒漢》:帶著偏見能否看清真相?

隨著細節的一個一個的被髮掘出來,結果發現所有的證據看上去是那麼的完美,卻是漏洞百出,為什麼這些漏洞卻不能被其他人感知到呢?可能的原因就是偏見,畢竟若是有人已經開始存著偏見了,那麼他看待世界的角度已經開始偏離了方向,特別是3號陪審員在最後咆哮著依舊堅持對方有罪,而出發點只是對於自己孩子離開的一種無奈與失落之情。

正如中國那個古老寓言故事中的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後,他(丟斧子的人)在翻動他的谷堆時發現了斧子,第二天又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言行舉止沒有一處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IMDB250之005:《十二怒漢》:帶著偏見能否看清真相?

真相是什麼?已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真相的探索過程是不是出於理性的考慮,影片的最後,當大家一致同意無罪時,各自在雨後邁入大街,各人走向了各自的生活中去,但是對於真理的探索也許會讓人明白,我們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正如劇中那段經典的話語:

面對這種事,要排除個人的偏見真的很難,不論去到哪裡,偏見總是遮蔽了真相,我真的不知道真相是什麼,我想應該沒有任何人知道真相是什麼,但我們是在賭一個可能性,或許我們錯了,我們或許會放走一個殺人犯,我不知道,沒有人知道,但我們提出了合理的懷疑,那是我們的司法制度中非常寶貴的東西,除非十分確定,陪審團無法判決被告有罪。

IMDB250之005:《十二怒漢》:帶著偏見能否看清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