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美元資金尚未落實,《巴黎協定》實施亟待硬支持

韋福雷 劉宇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銀湖新能源戰略研究中心

12月15日,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歷時半個月終在波蘭卡托維茲落下帷幕。作為繼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後最重要的一次會議,此次談判過程異常艱難。在延長會期之後,終於在當地時間15日晚通過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196個締約方就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細則達成了一致,但是落實《巴黎協定》的道路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曲折前行,《巴黎協定》從文件到行動

2015年12月12日,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巴黎正式通過《巴黎協定》。這是繼續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二個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了安排。

千億美元資金尚未落實,《巴黎協定》實施亟待硬支持

在三年時間內,先後經過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和伯恩氣候大會的談判,就《巴黎協定》實施涉及的各方面問題形成了平衡的談判案文,進一步明確了2018年促進性對話的組織方式,通過了加速2020年前氣候行動的一系列安排。

在此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17年6月1日宣佈退出《巴黎協定》,終止所有巴黎協定中沒有約束力的行動。2017年11月,敘利亞在伯恩氣候變化大會宣佈將盡快簽署加入《巴黎協定》並履行承諾。至此,美國成為唯一未加入《巴黎協定》的國家。

《巴黎協定》只是一紙文件,要想發揮實際作用實現既定目標必須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巴黎協定》規定,2018年是締約國制定工作計劃以兌現減排承諾的最後期限。因此,12月2日至14日召開的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大會是制定《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最後期限。

千億美元資金尚未落實,《巴黎協定》實施亟待硬支持

但是,參與氣候變化談判各方利益訴求存在較大差異,利益博弈激烈複雜,談判進程艱難曲折。各方代表要針對數百頁文件和眾多問題選項展開談判,很多問題相互關聯,一個問題遇阻便導致談判難以推進。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大會原定14日結束,但是由於在部分問題上存在較大分歧,談判甚至一度中止。因此,經過多次推遲,參會各國終於對關鍵問題達成一致。

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大會幸而不辱使命,在15日深夜通過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為進一步落實《巴黎協定》奠定了制度和規則基礎。

三年時間,世界各國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努力,推動了《巴黎協定》從文件到行動的進程。三年時間,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但是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言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節點,也是人類在拯救自我生存環境之路上加速前進的重要歷史階段!

大國責任,《巴黎協定》的中國貢獻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一直積極貢獻中國方案,用中國智慧和中國行動推動《巴黎協定》的落地實施。

首先,中國領導人積極參與,中國方案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進程。

在2014年11月和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兩次會晤,分別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和《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2015年12月《巴黎協定》的達成。

千億美元資金尚未落實,《巴黎協定》實施亟待硬支持

2015年12月,習近平主席出席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並對《巴黎協定》提出了四點建議,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智慧。

2016年9月,習近平在杭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倡議二十國集團發表了首份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率先簽署了《巴黎協定》。

2018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號召各方繼續本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感,表明中方對卡托維茲大會的支持,為大會取得成功提供政治引導和推動力。

中國國家領導人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其次,中國發揮橋樑作用,中國智慧助力確定實施細則。

在歷次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政府代表團均在各國談判中發揮了重要的溝通橋樑的作用。

尤其是在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大會期間,中國氣候變化特別代表解振華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秘埃斯皮諾薩、大會主席庫爾提卡及各談判集團和主要締約方部長開展了廣泛交流和密集磋商,推進多邊談判進程,還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涉及的重點、難點、焦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在會議最後陷入僵局的情況下,中國代表團接受大會主席和執行秘書的委託開展溝通協調工作,經過與利益相關方長達6個小時的溝通和協調,解決了大會閉幕前最重要的問題。

在確定《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過程中,充分展現了中國智慧,贏得了各方的廣泛好評。

第三,中國踐行承諾,中國行動引領《巴黎協定》實施進程。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中國用實際行動踐行承諾。不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中國始終堅定不移地推進節能減排,推進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的目標,2017年還啟動了規模高達4000億元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還通過南南合作的框架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援助。2015年注資200億元人民幣成立了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2016年啟動“十百千”工程,協助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前路漫漫,《巴黎協定》落地尚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儘管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為《巴黎協定》的實施奠定了基礎。但是,反觀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環境所面臨的不確定性,以及一些國家在經濟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之間決策的左右搖擺,《巴黎協定》的落地實施註定不會一帆風順。

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變幻,《巴黎協定》實施蒙上陰影

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降低碳排放本質上影響的是各個國家的發展權。特別是在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尚未發生實質突破的情況下,降低碳排放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犧牲經濟利益和社會福利。兩者之間必然存在取捨,甚至會成為引發一些國家政治問題的導火索。回顧《巴黎協定》通過以來的三年,全球政治經濟環境風雲變幻給《巴黎協定》的落實蒙上了陰影。

奧巴馬時代,美國是《巴黎協定》的積極推動者。但是,特朗普上臺後推行“美國優先”,拒絕承擔自己作為發達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責任和義務。特朗普一直聲稱氣候變暖是騙局,不僅宣佈退出《巴黎協定》,還全面否定奧巴馬時代降低碳排放的政策。儘管美國地方政府和企業極力反對,但是終究無法改變特朗普的相關主張。為了支持製造業迴歸,美國必然會放鬆環境管制,增加化石能源的消費,其碳排放甚至會出現反彈,作為碳排放量佔全球17.9%的大國,其所作所為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最大的不和諧因素。

法國一直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支持者,2015年的《巴黎協定》更是法國領導人引以為傲的成果。法國總理馬克龍是堅定的環保主義者,甚至以“讓地球再次偉大”的口頭禪與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針鋒相對。但是,11月中旬馬克龍宣佈再次提高燃油稅以促進《巴黎協定》落實的決定,卻引發了聲勢浩大的“黃背心”反對運動。

目前,法國“黃背心”運動已經蔓延至周邊的德國、比利時、荷蘭、意大利、瑞典等國。儘管各國“黃背心”運動的情況不同、訴求各異。但是,運動的爆發和蔓延充分暴露出這些國家積累已久的問題,預示著國際環境進入不穩定時期。

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必然衝擊《巴黎協定》的實施。11月28日,巴西宣佈不再舉辦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根據巴西外交部發表的聲明,做出這一決定是因為巴西近期“經濟和預算的限制”以及巴西新政府正處於過渡期。而這距離巴西獲得大會舉辦權才剛剛過去2個月。

分歧依然存在,國別利益與全球利益磨合加劇

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大會針對關鍵問題達成一致,明確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但是仍然有一些問題存在分歧。

根據《巴黎協定》,應對氣候變化的總目標是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內,併為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努力。但是,在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前的10月8日,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佈了《IPCC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報告指出與將全球變暖限制在2℃相比,限制在1.5℃對人類和自然生態系統有明顯的益處。該報告是卡托維茲氣候大會的重要參考文件。

然而,會議期間關於“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較工業化前水平控制在1.5℃之內”的討論卻異常艱難。對於小島嶼國家1.5℃意味著生存與否,而對另一些國家則意味著發展受限。小島嶼國家聯盟為代表的多數國家歡迎和支持1.5℃的結論,但是卻遭到了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美國和科威特四個石油輸出國的反對。美國質疑該報告的科學性,科威特和俄羅斯認為注意該報告的結論即可,沙特阿拉伯則阻撓針對該問題進行磋商,會議一度因此被迫中斷,並推遲到深夜才閉幕。

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問題之一,能否在締約國之間達成一致對《巴黎協定》實施效果具有重要影響。顯然,該問題對不同國家的利益影響存在巨大差異,未來的談判也必然不會順利,《巴黎協定》的實施依然存在變數。

自主貢獻步調不一,減排控溫仍需全球努力

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了第九份《排放差距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了史上最高水平。如果以2017年為基數,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在2030年減少1/4甚至一半,才有望將全球溫度升幅分別控制在2℃和1.5°C以內。據此,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當前全球面臨的氣候變化問題異常嚴峻,減排與控溫需要採取立即而有力的全球一致行動。

根據《巴黎協定》,締約各國以“自主貢獻”的方式提出減排目標。2015年168個國家和歐盟(作為整體)曾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國家自主貢獻文件”。2017年7月,在漢堡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二次峰會上,除美國之外的二十國集團國家在氣候變化方面表明了維護《巴黎協定》的決心,同時發佈《G20促進增長的氣候和能源漢堡行動計劃》,明確了履行氣候治理的責任。

但是,根據201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的《排放缺口報告》,二十國集團國家的現有政策並不能保證其實現2030年的國家自主貢獻。其中,只有巴西、中國和日本有望實現其國家自主貢獻目標。

如此一來,相當一部分國家所提出的自主貢獻目標就恐淪為紙上的數字,並不能為全球溫控目標的實現提供足夠支撐。

千億美元資金尚未落實,《巴黎協定》實施亟待硬支持

關於應對氣候變化資金的問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明確規定發達國家有支持發展中國家的財政義務。根據《巴黎協定》,到2020年發達國家每年應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支持資金,平衡地支持其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行動。

但是,距離2020年僅有兩年時間,發達國家尚未形成關於1000億美元資金明確的時間表與路線圖。目前,各方關於氣候資金的定義和核算方法仍然沒有達成一致。發展中國家希望明確的、透明的、充足的、可預測的氣候資金承諾。發達國家則希望更多發展中國家也加入出資國行列,共同援助最不發達國家和氣候最脆弱國。總之,關於氣候資金的相關的爭議和談判仍將繼續。氣候資金遲遲不能落實將嚴重影響《巴黎協定》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落實。

總之,從巴黎到卡托維茲的三年來,《巴黎協定》在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道路上成績顯著,但是仍然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各國必須攜起手來共同應對,畢竟,這場關乎人類命運的戰役不容失敗!(責任編輯 王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