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千多万到1.2亿,宋朝靠这项技术,让人口在144年间增长近9千万

历史随笔:说到中国古代人口大爆发,永远绕不开宋朝,尤其是北宋时期!话说从太平兴国五年,也就是公元980年,到宣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124年,这短短的144年间,宋朝的人口数量从3千多万,一下子增长到1.2亿,粗略计算了一下,增长了近9千万!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

从3千多万到1.2亿,宋朝靠这项技术,让人口在144年间增长近9千万

要知道,宋朝时期,许多民族政权先后兴起,先后涌现出了大辽、西夏、吐蕃、大理、大金等,这些少数民族往往骁勇善战,常常扰得大宋朝百姓寝食不安、战事不断。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宋朝依然实现了人口的大爆发,人口基数一下子跃升到1.2亿以上。

从3千多万到1.2亿,宋朝靠这项技术,让人口在144年间增长近9千万

这个时候,可能很多人就会纳闷:从3千多万到1.2亿,是什么让宋朝人口增长如此之快?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头条号:历史观景台曾经查询过许多历史典籍,比如《宋史》、《东都事略》、《宋会要辑稿·食货》、《淳熙三山志》等早期文献,经过细细品读之后,我们发现:宋朝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144年间,让人口迅速增长,其实是有方法的,什么方法?且听我们头条号:历史观景台细细给你道来!

从3千多万到1.2亿,宋朝靠这项技术,让人口在144年间增长近9千万

话说公元980年那会儿,宋太宗赵光义已经坐稳江山,但是,此时,中原一带,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动乱,人口数量一直停滞不前,老百姓也一直处于温饱与半温饱之间!虽然此前,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许多富国的政策,但是繁荣仅限于开封府一带。

后来,到了公元1011年,也就是宋真宗时期,这一年,恰逢长江中下游,尤其是江淮一带大旱,农作物基本颗粒无收,百姓无法填饱肚子。此时,有大臣献计说:陛下,福建一带有一种从占城引种过来的水稻,不仅十分抗旱,并且产量还很高,福建百姓引种十几年来,家家粮仓满满,何不将这种水稻引种到江淮一带?

从3千多万到1.2亿,宋朝靠这项技术,让人口在144年间增长近9千万

宋真宗听大臣如此一说,立马下令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古时候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引种到长江、淮河以及两浙地区,并昭告天下:这种水稻,非常耐旱,现免费发放给大家稻种,如需要技术支持,可以联系当地农政官吏。

这一举措在长江中下游很快得到落实,虽然那段时间江淮、两浙一带干旱异常,但是,粮食却出现了难得的丰收场景!

从3千多万到1.2亿,宋朝靠这项技术,让人口在144年间增长近9千万

据我们头条号:历史观景台了解,占城稻,其实产自于古代的占城国 (今属越南),这种水稻不仅抗旱,而且早熟,产量还高,据说,早年这种水稻是被华侨从占城带回福建泉州种植的,种植后,效果非常好!

后来,经过大宋朝的极力推广,这种水稻渐渐在长江中下游得到广泛种植。因为占城稻早熟的缘故,长江中下游的百姓在收割完占城稻后,又种植了当地的晚稻,所以,从此长江中下游开启了双季稻的种植模式!

从3千多万到1.2亿,宋朝靠这项技术,让人口在144年间增长近9千万

要知道,因为自然条件的优越,长江中下游历来是中国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随着占城稻的推广种植,不仅为大宋贡献了粮饷,同时,这一带人口基数也迅速增加。

所以,后来有历史学者推断:宋朝正是靠着这项技术的推广,才使得大宋朝的人口出现大爆发,在短短144年间,人口数量从3千多万增加到1.2亿,一下子增长了近9千万,确实不简单!

从3千多万到1.2亿,宋朝靠这项技术,让人口在144年间增长近9千万

亲爱的读者朋友,关于大宋朝的历史话题,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