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八路诸侯11:刘焉独安益州,辽东皇帝公孙度

介绍完了公元191年中原地区唯一的一块净土——徐州牧陶谦治理下的徐州,我们再看东汉版图上另外两个隔离在这场乱局之外的地方——益州以及幽州辽东。

益州现在的长官是刘焉,那个188年给汉灵帝建议设立州牧的那个刘焉。真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规划有谋算的刘焉,两年多的时间,在益州已经过上了非常安稳皇帝一样的日子,治理下的益州一片安宁祥和,成了乱世里难得的一片净土。而胡乱找出路的汉灵帝和东汉朝廷,因为刘焉建议设立的州牧,现如今遍地是自我任命的州牧、郡守,一片大乱,东汉朝廷彻底丧失了管理天下的权利。

三国十八路诸侯11:刘焉独安益州,辽东皇帝公孙度

刘焉

身在益州,天高皇帝远的刘焉,当初想的并不只是一个州牧的位置,而是一个脱离朝廷控制的、自己说了算的独立政权,刘焉要达成这个目标要完成两件事情:一件是稳住益州,并完全将益州掌控在自己手中;另一件是,将自己身在长安的家眷想方设法弄到益州来,没有人质在东汉朝廷手上,自己到时候想做啥就能做啥。

三国十八路诸侯11:刘焉独安益州,辽东皇帝公孙度

东汉十三州

后一件事需要机缘,不过在稳住益州这一件事上,刘焉可以放开手干,毕竟这是他职责范围内的事。我们看看刘焉是怎么做的。刘焉的做法和之前介绍过的身在辽东的公孙度手法完全一致,杀豪强、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后汉书上说刘焉“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他以生拉硬造弄了一些借口,将益州十来家豪强一举灭掉。刘焉这么干,对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影响,可兔死狐悲、唇亡齿寒,别忘了刘焉可是在地方豪强的支持下才进的益州,才让自己坐稳了益州牧的位置。这会儿你刘焉又返回头来拿我们开刀,真是一个忘本的家伙。于是当初平定了黄巾叛乱,迎接刘焉入川的贾龙不干了,和犍为太守任岐一起起兵反抗,进攻刘焉。此时羽翼已经丰满的刘焉将这二人击败,并将两人全部杀害。

就这样刘焉一举树立了自己在益州的绝对权威。在击败有功于自己的贾龙并将其杀害之后,在益州再没有人可以在刘焉面前说“要不是当初怎么……”之类的话了。而且在此役中,我们可以推断此时刘焉手中的军队已经初具规模,有着军队、有了枪杆子,刘焉自然底气更足了。后汉书上说,从此之后刘焉“自此意气渐盛,遂造作乘舆车重千余乘”。范晔这是在暗示刘焉在行为上已经不臣不轨了。是啊,有野心自然是会暴露的,更何况刘焉此时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

三国十八路诸侯11:刘焉独安益州,辽东皇帝公孙度

刘璋

不过刘焉另外一件事却不那么好办,那就是将自己的家眷接到自己控制的益州来,如果不能全部接来,来一两个成年的儿子也行。可他的四个儿子中三个儿子都在朝廷任职,长子刘范现在是左中郎将,二儿子刘诞是治书御史,四儿子刘璋是奉车都尉。只有三儿子别部司马刘瑁跟在自己身边。不过东汉朝廷,可能是看中刘焉的宗室身份,和之前派刘虞的儿子刘和去找刘虞一样,派了刘焉的小儿子刘璋来给刘焉传圣旨,刘焉乘机成就就让刘璋留在了益州。理由可以随便找一个。刘焉找的这个借口是“米贼断道,不得复通”。

三国十八路诸侯11:刘焉独安益州,辽东皇帝公孙度

公孙度

公元191年,除了刘焉相对安静的益州之外,另外一片相对安宁的地方是公孙度控制的辽东以及周边地区。史书上说,“公孙度威行海外,中国人士避乱者多归之,北海管宁、邴原、王烈皆往依焉”。从这些侧面可以看到,中原的战乱此时已经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中原的这些名人都已经跑到了辽东这么偏远的地方来避难。而实质上已经是皇帝的公孙度,将自己的管辖的地区治理的却相当不错,成了大家争相依附的一个目的地。

就这样公元191年,东汉在一片割据中结束。董卓依然把控着朝廷,而袁绍、袁术兄弟的矛盾日益突出。偏安的那些政权却自得其乐,接下来会如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