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號飛躍“天涯海角”開啟柯伊伯帶探險之旅

新視野號飛躍“天涯海角”開啟柯伊伯帶探險之旅

圖說:NASA的“新視野號”宇宙飛船與綽號“天涯海角(Ultima Thule)”的2014 MU69相遇。2014 MU69是柯伊伯帶的一個天體,在距冥王星約10億英里的軌道上運行。

新視野號飛躍“天涯海角”開啟柯伊伯帶探險之旅

圖說:“新視野號”宇宙飛船於1月1日飛躍“天涯海角(Ultima Thule)”。

phys.org網站1月1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宣佈,搭載著人類瞭解行星形成願望的“新視野號”宇宙飛船歷史性地飛越了人類已探索過的最遠、很可能也是最古老的宇宙天體2014 MU69。該天體綽號為“天涯海角(Ultima thua)”,是一顆遙遠的小星球。

在1月1日上午10點30分,隨著一系列等待已久的“通知到家”信號的到達,表明“新視野號”宇宙飛船已經順利完成了與2014 MU69的高速相遇。伴隨著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實驗室控制室裡爆發出的歡呼聲,任務運營經理愛麗斯·鮑曼(Alice Bowman)說:“我們的宇宙飛船完好無損。”

“新視野號”的行程距離冥王星約10億英里,而冥王星已是之前宇宙飛船近距離造訪過的最遙遠行星。鮑曼說,更多的圖像和數據將於週二晚些時候陸續返回,這將首次為科學家提供近距離觀察古老行星的機會。“新視野號”宇宙飛船以時速3.2萬英里在太空中疾馳,其與Ultima Thule相遇時的最近距離不足2200英里。皇后樂隊吉他手布萊恩·梅(Brian May)說:“這注定是一個難忘之夜!”除去樂隊成員身份,梅還擁有天體物理學高級學位,他甚至為“新視野號”宇宙飛船錄製了一首獨奏曲目表達欽佩之情。“新視野號”宇宙飛船項目的首席行星科學家艾倫·斯特恩(Alan Stern)認為,Ultima Thule是獨一無二的——它是早期太陽系的遺蹟,可以為行星的起源提供答案。他說:“我們將要學習關於Ultima Thule的一切。不論是行星組成、行星地質學,還是它的衛星和大氣層情況等,都將為我們提供太陽系天體的最初形成條件。”

科學家們並不確定Ultima Thule的情況,其表面到底是遍佈坑洞、還是光滑的,甚至不知道它是單個天體還是星團。斯特恩開玩笑說,他賭Ultima Thule是一個單一天體,但確切情況需要等到週三才能確定,而最高分辨率的圖像預計將在2月份傳回。

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幫助下,科學家們於2014年發現了Ultima Thule。“新視野號”宇宙飛船於2006年發射升空,並在2015年完成了飛越冥王星的主要任務,傳回了關於冥王星最詳細的圖像。隨後,科學家們決定用它繼續研究Ultima Thule。斯特恩說,他們的目標是拍攝出冥王星3倍分辨率的Ultima Thule影像資料。此外,另一艘NASA宇宙飛船“奧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在週一也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它進入了小行星本努的軌道。本努是宇宙中最小的天體,直徑僅約1600英尺。

1968年12月,美國宇航員乘坐阿波羅8號飛船完成了繞月飛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已經走過了50年。

編譯:雷鑫宇 審稿:三水 責編: 唐林芳

原文鏈接:https://phys.org/news/2019-01-healthy-spacecraft-nasa-historic-flyby.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