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战死沙场的中央军委委员?倒在了黎明之前,让人遗憾!

最后一位战死沙场的中央军委委员?倒在了黎明之前,让人遗憾!

肃立高台悼忠魂,

犹闻宁都号炮声。

击案愤起千城将,

振国英雄拭云峰。

这首诗是开国上将肖华,在高台烈士陵园做出的,所追悼的人是红五军军长董振国。这是最后一位战死沙场的中央军委委员,倒在了黎明之前,让人遗憾!

最后一位战死沙场的中央军委委员?倒在了黎明之前,让人遗憾!

弃暗投明

与大多数我军将领不同,董振堂的出身还是不错的,小时候家里还能支持得起董振堂去习武,长大后董振堂还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过,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指挥和军事训练。

最开始董振堂追随的是军阀冯玉祥,还参加了冯玉祥子啊1924年发动的北京政变。他也因此得到冯玉祥的认可,1926年的时候就已经是手握军权的旅长了。董振堂一生的转折点是在1931年12月14日,这一天他带着一万七千多人弃暗投明前往苏区。后来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这就是震惊一时的宁都起义。

最后一位战死沙场的中央军委委员?倒在了黎明之前,让人遗憾!

董振堂担任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任第13军军长,后被提拔为第五军团总指挥,下属三个军共1.7万人。在他的指挥下,他指挥部队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大部分战斗。红五军团也因此出色的完成了,保卫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的任务,红五军团也被称为“铁流后卫”。

喋血孤城

为了打通国际支援路线,获得共产国际的帮助。我党决定把第5军、第9军、第30军共同组建为西路军,共计两万一千多人,西渡黄河进攻河西走廊。

1936年12月7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出于董振堂的出色战绩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将董振堂任命为中央军委委员(名字与现在略有不同)。

最后一位战死沙场的中央军委委员?倒在了黎明之前,让人遗憾!

1937年1月,董振堂亲自率领红五军一部(3000左右),孤军死守高台城。刽子手马步芳打着“宁死一万人,不失一寸土”的口号,聚集起马家军和民团(2万多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对高台城发起进攻。

敌人数倍于己又是孤立无援,其艰难可想而知。但及时是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董振堂依然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坚守了八天八夜。但最终因寡不敌众,高台城西北防线的防线被马家军突破。

最后一位战死沙场的中央军委委员?倒在了黎明之前,让人遗憾!

与城共存亡

危机时刻政治部主任命令警卫排保护军长突围,但董振堂军长举起手枪射击,大声训斥:“我董振堂誓与高台共存亡。”但战争就是这么残酷,董振堂在前线指挥部队的时候,被敌人击中并从城墙上摔下。

董振堂军长就这样战死沙场,年仅42岁,他也成为最后一个战死沙场的中央军委委员。可以说这是倒在了黎明之前,让人叹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