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前半部分)——《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今天分享利润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前半部分,内容同样来自于《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这是我看过的最不枯燥的会计类书籍。

利润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前半部分)——《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01

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记录的是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活动。主要目的是提供企业绩效评估的功能。

在于衡量企业经营是有“净利”,还是有“净损”。净利是指特定期间内经济实体财富的增加;净损是指特定期间内经济实体财富的减少。

利润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前半部分)——《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净利=收入-费用

为衡量企业的收入和费用,会计发展出两套不同的记账方法,现金基础和应计基础。

在现金基础下,收入和费用的定义如下:

收入:当营业活动受到现金时承认收入,如收取顾客货款时。

费用:当营业活动支付现金时承认费用,如支付供应商货款时。

利润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前半部分)——《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应计基础:

收入:当营业活动造成所有者权益增加时,承认有收入,如提供顾客货品服务之后。

费用:当营业活动造成所有者权限减少时,承认有费用,如承认货品的销售成本。

但是,在应计基础下,承认收入或费用时,公司不一定有现金的流入或流出。

利润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前半部分)——《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02

在应计的基础上,要承认收入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赚得:公司得货物已经送达或服务已经提供,则公司赚得这笔收入。

2,实现:提供顾客得货物或服务,公司预期能收回现金,这笔收入才算是“实现”

利润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前半部分)——《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如提前买了一张1000元机票时,预先支付了机票价钱,但是由于航空公司为提供顾客飞航服务,并不符合“赚得”原则,因此公司收取的1000元还不能算是收入,反而应为负债(属于顾客的预付款项目)。

因此,未实现的预付款款项目,属于负债性质,只有在提供货物或服务给顾客后,才能正式承认为收入。

利润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前半部分)——《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对于实现条件,如刘备为顾客修缮工程花了2000元,并且已完工,但是顾客前段时间宣布破产了,刘备没有收到这2000元工程款,因此服务没有得以“实现”,也不能算作收入

利得于损失:指会计期间因与企业主要业务无关的交易或时间发生,造成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

利润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前半部分)——《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如处置一块闲置土地所产生的利益与损失,这些利得或损失通常是一次性而不是持续性的。

在查看利润表时,分析的重点在于持续性的净利,而不是暂时性或一次性的获利。

分享完~

今天看书忘了时间,更新较晚,感谢审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