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第一鎮的衰落,該反思什麼?

共享單車第一鎮的衰落,該反思什麼?

前幾年共享單車風口起來之後,天津的王慶坨鎮隨著風口變得興旺,但如今共享單車風口過去,這個被稱之為共享單車第一鎮的地方也被拖垮了。

有數據顯示,這個鎮有4萬人口,但是有70%的工作是與做自行車相關。短短几年時間,這個鎮出現了200多個小作坊。在共享單車火爆時,據政府公開資料顯示,在2015年6月的時候,這個小鎮光是自行車商鋪就有500多家,其中整車企業有160餘家,零配件企業有260多家,每年生產的各類自行車,達到1500萬輛。

共享單車第一鎮的衰落,該反思什麼?

飛鴿自行車廠倉庫

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天津作為重點產區接手了60%的訂單。該鎮工人工資都翻倍漲,當時工人們一個月能掙1萬多元,人人看到的是光明的前景與未來。

但在今天,隨著共享單車企業紛紛倒閉,自行車第一鎮面臨著無生意可做的窘境。甚至“很多廠家都恨死共享單車了”。

共享單車第一鎮的衰落,該反思什麼?

王慶坨鎮大柳子村一家自行車廠停業數月

據媒體消息,共享單車第一鎮許多工廠已經停工,部分依靠賣車勉強度日,許多開工的企業表示都不再承接共享單車生意,而是以開拓外銷新途徑為突破點。

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王慶坨鎮鎮中心以北五六公里,“中華自行車王國”產業園區已人去樓空,周邊長滿了雜草。另有媒體指出,天津王慶坨有個“墳”專門埋共享單車,上萬輛整齊碼在農田裡。

當年許多人喊著共享單車是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也有媒體歡呼共享單車激活了中國自行車製造業,並將帶活整個產業鏈,推動傳統制造業騎上快車道。但從今天的現狀來看,共享經濟給自行車製造業製造了一場美夢,現在夢醒了,終於要面對慘痛的現實。

應該反思什麼?

共享單車給自行車行業乃至製造業帶來的反思是,製造業大而不強的現狀依然沒有得到改善。

雖然未來包括自行車在內的諸多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模式的結合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製造業與互聯網模式結合的時候,對於互聯網規模化訂單與行業前景有正確的預判,確保現金流與資金鍊的穩健。因為訂貨量越大意味著生產週期被拉長,也延長了回款週期,小本經營的製造業實體根本無法承擔這樣的風險。

而從互聯網模式延伸到製造業供應鏈的新風口,它是否隱藏著泡沫與風險,決定於它從一開始的盈利模式是否穩健,它的行業競爭是否趨於理性。

如果僅僅依賴資本催熟,盈利模式缺失,行業一窩蜂大幹快上,對這種狀況必須保持足夠的清醒與理智去避開大坑,因為一波波企業扎堆的情況一旦出現,很容易把藍海做成紅海,紅海做成死海。至少不應該盲目改變款項交付模式,擴充訂單與產能。

共享單車第一鎮的衰落,該反思什麼?

其次是,對於擴大產能要有更多的風險預估,盲目擴大產能可能在行業前景不景氣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工廠供應鏈與資金鍊被波及。互聯網模式的缺陷在於它的成本投入與盈利預期不對等,越是訂單量大,越要預估風險及時止損。

共享單車第一鎮的衰落,該反思什麼?

其三,

作為製造業供應鏈端的生意,應該把雞蛋放到多個籃子,擴展多種市場多種客戶群體,通過差異化產品佈局來應對偽風口帶來的風險。

​在人口紅利漸失的今天,國內製造業還是停留在一種廉價、落後產能、低端血汗工廠的印象,它的競爭優勢如果還是依靠較低成本的勞動力資源與落後產能去迎合低利潤規模化的需求,即便不被互聯網模式拖垮,也很難有好的未來。對於王慶坨來說,最輝煌的時刻已經過去了,在當下大環境整體遇冷的情況下,也必須從夢中醒來,藉此機會轉型,努力找到新的增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