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杜牧最深情的一首詩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贈別》

唐代: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大詩人杜牧最深情的一首詩

【註釋】

1、“多情”句:意思是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相對無言,看上去倒好像是彼此者無情。

2、樽:酒杯

【譯文】

本應該別情滿懷,卻相顧五言,倒好像是沒有感情,只是覺得在酒杯面前笑不起來。蠟燭似乎明白人類的情感,還在為離別傷感,你看它,替我流淚直到天亮。

大詩人杜牧最深情的一首詩

【賞析】

明明情意綿綿,“卻似”無情,是謂以前歡聚何等多情,而今一去難返,反而顯得像是無情,離別之苦於此可以想見,在離筵之上悽然相對,想要強顏歡笑卻終究笑不成。

“強”字加強了語氣,帶著濃厚的感情色彩-----詩人本身太多情,又對這位女子愛得太深,以至於覺得無論用什麼方式,都無法徹底表現出內心的多情。第二句寫離別的悲苦,詩人卻不肯直言其悲,偏要從“笑”入手。想笑是因為“多情”,“笑不出”則是因為太多情。這種描寫看似矛盾,卻把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刻畫得淋漓盡致。

最後兩句不言人之有情,而從反面著手,借蠟燭喻情寄意,卻曰其“有心惜別”、“替人垂淚”,這是詩人因為以傷感之眼觀物,物自然就帶上了傷感的色彩,這更顯示了詩人的一往情深,難分難捨的情懷。

這首詩全篇不見“悲”、“愁”等字,卻將離別時的感情寫的坦率真摯,語言清爽俊逸,含蓄蘊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