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一分:與人合作最好的方式是讓他獲得利益,並且教會他技術

閱讀一分鐘,就多一份收穫。

今天跟朋友們分享的觀點出自《管子•五輔》:

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

從現代的理解,意思就是說:

管理者想要留住勞動者,(方法)沒有比讓他們得到利益更好的;

而使勞動者得到好處最好的方法(途經),就是教會他們工作的技能。

多讀一分:與人合作最好的方式是讓他獲得利益,並且教會他技術

(網絡圖片)

從思維模式分析這句話:

1.提出問題:管理者想要“得人”,這裡的”人“指的不止是勞動者,也包括人才,就是指留住那些優秀的勞動力和精英人才等等,應該怎麼做呢?

2.回答問題:就是讓這些人得到應該得到的利益,或者得到利益最大化。

3.繼續提問:如何讓這些人得到利益而不離開?

4.回答:就是要幫助這些人找到自己的、穩定的、有持續收益的能力,崗位,教會他們技能或者方法。

多讀一分:與人合作最好的方式是讓他獲得利益,並且教會他技術

(網絡圖片)

四句話闡明的道理就是”授人以漁“,教會別人捕魚,就不會餓死。現實社會中,人與人的來往中,最多的還是利益交往,為的是協作實現雙方受益,純粹的人情交往是無法長久的。

舉個援助非洲的例子

最開始那些非洲非常貧困的國家找到美國求助,美國就是直接送錢,送溫暖,吃喝用帶帳篷,可是當地人反倒越來越窮,而且好吃懶做起來,養成了伸手的習慣。

後來向我們求助,我們派去非洲的是“建設者”,幫助當地人找到了可以生產的產業,讓他們自己動手,幫助他們建工廠,科普種植業等等吧,沒幾年的時間就讓當地的經濟有了好轉。

這就是我們中國文化中的智慧,在此不能完全表達。

多讀一分:與人合作最好的方式是讓他獲得利益,並且教會他技術

(網絡圖片)

​最後,說一點自己生活感悟: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免不了會和身邊的人合作,但是合作產生利益之後,往往也會產生利益分配的矛盾。

所以,當我們遇到這些問題時,不妨就自己吃點小虧,俗話也說吃虧是福。

但是利益又存在弱肉強食的一面,有的人會搶奪,那麼面對我們自己最基本的利益時,一定要努力爭取,不能退讓。

而且在彼此合作開始前就應當說明。

這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另一種智慧“醜話說在前面”。

多讀一分,不斷章取義,解讀傳統文化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