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年吸金超80億元 一張辦公桌背後的生意經

近日,中國共享辦公企業優客工場正式宣佈完成共計2億美元的D輪融資,這距離其宣佈上一輪戰略融資僅過去三個月。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彙總的今年1-8月聯合辦公行業融資事件,優客工場、氪空間、WeWork China等公開融資金額已超70億元,加上夢想加公開的今年11.3億元融資等,共享辦公行業不到1年吸金超80億元。

不到1年吸金超80亿元 一张办公桌背后的生意经

互聯網基因注入傳統商業地產,資本加持下,共享辦公行業如何闖出一片天?

市場突破600億元,不到1年吸金超80億元

春熙路地鐵口、上下班經過兩道門禁、低頭就是成都IFS樓頂的網紅熊貓、周邊是繁華的太古裡商圈……這些原先只有成都本地頭部企業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剛剛創業做金融的小李,每個月只需花1000多元,都能享受到。

“選擇這裡最大的原因,就是省心。”小李說,他已經在夢想加成都IFS空間租住了一個工位,1000多元每月的租金除了工位,還有打印室、會議室、門禁系統、網絡等免費服務,公司業務之外繁重的事務都得到解決。“就過去半年的體驗來看,我今後應該還是會繼續租在這裡辦公。”

14日,中國共享辦公企業——優客工場宣佈完成共計2億美元的D輪融資,這距離上一輪戰略融資僅過去三個月,是優客工場今年第三次獲得融資。

不到1年吸金超80亿元 一张办公桌背后的生意经

獲得資本青睞的不僅是優客工場,而是整個共享辦公行業。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今年1-8月優客工場、氪空間、WeWork China等企業的公開融資金額已超70億元,再加上未被列入的夢想加11.3億元融資等,共享辦公行業不到1年吸金超80億元。根據公開數據,預計今年我國共享辦公行業的市場就將突破600億元。

並且,融資的時間間隔非常短。比如夢想加今年B、C輪融資完成的時間只相差4個月,氪空間Pre-B輪與B輪之間只間隔半年。

不到1年吸金超80亿元 一张办公桌背后的生意经

全明星投資基金、愉悅資本、高瓴資本、泛大西洋資本等曾經投資過共享辦公行業的機構相關負責人都曾在不同場合表示看好中國的共享辦公市場,不約而同的是,這些資本都看重“技術”對辦公空間的整體運營、管理效率提升所帶來的價值。

“整個行業中很多品牌沒有鮮明的行業壁壘,而夢想加通過技術建立了差異化的品牌競爭壁壘,這是資本看中夢想加的主要原因。”夢想加市場總監李崢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到,共享辦公空間提供的不僅僅是高品質辦公空間環境,更重要的是智能辦公體驗。

盈利模式單一,依舊處在初級階段

市場和資本加持下,共享辦公行業內做得較好的企業盈利不是難題。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中國共享辦公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預計到2020年,我國共享辦公行業市場有可能超過2300億元。

“我們最近也完成了一輪融資。”俠客島裡聯合創始人張汝冰還是向記者透露了這一消息。張汝冰表示,目前俠客島裡的成熟門店平均入住率都在90%以上,成熟項目一般毛利率在20%左右。記者從夢想加方面也獲悉,目前夢想加平均入駐率達95%以上,所有成熟空間也已經實現了單店盈利。

盈利最主要還是來自於租金。張汝冰告訴記者,目前俠客島裡2018年全年主營業務收入預計將超過1億元,運營服務收入、受託管理收入和租賃收入在總收入中佔比超過80%。夢想加最主要的收入也來自辦公服務費,也就是一般所說的租金。此外,“會員產品、智效產品體系也逐成為新的收入組成部分。”李崢說。

即使是我國共享辦公的頭部企業優客工場,也受制於營收業務單一的狀況,其創始人毛大慶曾對外表示,優客工場收入構成中,有90%左右來自租金收入,桌子以外的收入佔比只有8%。

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目前共享辦公行業的利潤來源,很大程度上還是依靠那張有形的辦公桌,盈利模式依舊單一,處在初級階段。

從“租桌子”到做平臺,一張辦公桌背後的生意經

從行業鼻祖美國WeWork,到國內各路玩家,共享辦公行業有不同玩法。

我國目前主要的模式有三種:一是依託自持房地產、物業資源的開發商,在寫字樓中直接開闢出短租辦公室,他們的邏輯是升級商業地產,比如潘石屹的SOHO 3Q;二是自身沒有物業,但與開發商關係緊密。雙方合作獲取辦公空間,再零售出租賺取差價者;第三種就是孵化器出身,直接邏輯就是尋找好項目,以入股的形式收租,而其最重要的“租金”就是項目成功後的回報。

當然題外話是,無論是哪種模式的共享辦公企業,當然都願意第一時間抓住入駐的優質創業企業,在它們發展得較為成熟時進行投資。

這三種模式中,前兩種創始人多是房地產出身,第三種則是互聯網、金融背景深厚。而這幾種模式中,前兩種由於自身地產空間、物業資源的充足,近幾年擴張最為迅速,盈利目標也更為迫切。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中國共享辦公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共享辦公平臺數超過300家,佈局網點數超過6000個,總體運營面積達1200萬平方米,提供工位數達200萬個。

但迅速擴張的背後,服務同質化、盈利模式單一是整個行業的短板。

“我在這裡所有的活動都是圍繞這張辦公桌進行。”在夢想加IFS空間辦公的小李說到,每月交的1000多元租金是他在夢想加的全部花費。

共享辦公與傳統商業地產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互聯網基因,這決定了這個行業的目的遠不是租金業務。俠客島裡創始人兼CEO王宏波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空間將從資產屬性變成服務屬性,商業模式從租金導向變成流量導向,屬性從地產屬性變成平臺屬性。

從2015年共享辦公元年至今,行業已經走過三年時間,一張辦公桌導入了創業者這樣的高品質用戶,目前似乎到了在這張辦公桌之外,開闢其它盈利之路的時候了。

“1萬家企業在你的店裡租桌子辦公,那又怎麼樣呢?對,那不怎麼樣。但是,如果這一萬家企業都到了我們的互聯網平臺上那又怎麼樣呢?那這事可就怎麼樣了。”毛大慶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企業可以產生各種各樣互動交易,包括髮布廣告、信息,賣東西、做電商,也能讓外面的人在平臺上找到這些企業。“Facebook最掙錢的東西是什麼呢?Facebook其實賺的是廣告錢。”

在毛大慶看來,行業應該做大量針對入駐企業的to B業務,而國內包括優客工場在內的多家共享辦公企業都已經開始在這個領域發力。

這些多樣化的to B業務中,會員服務是目前做得最多的。比如,2017年夢想加推出了共享積分會員產品,這吸引到了聯想、用友、美團等客戶;inncube眾創空間,會員服務體系所帶來的收入已經超總收入的5%;前文提到的優客工場8%的非桌子收入,就是通過販賣包含會議室使用時間等會員包服務來實現的;此外,氪空間的會員體系也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當然,按需定製、針對企業一對一輸出智效辦公整體解決方案,廣告售賣,孵化服務,舉辦主題社交聚會和產品推介也是“辦公桌”後面盈利能力不低的生意經。

可以說,目前以租金收入為主、輔以其它收入的行業盈利模式只能算是剛剛撬開“互聯網”的口子,如何在穩健發展的基礎上繼續發揮互聯網基因帶來的紅利,才是共享辦公企業真正在“後共享空間時代”立足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