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立太子,宋太宗赵匡胤做的三件丑事,速看

为立太子,宋太宗赵匡胤做的三件丑事,速看

赵匡胤、赵匡义、赵匡美之母杜太后,当着子孙面,临终有遗言:"你(指赵匡胤)百年之后,帝位当先传光义(匡义),光义传光美(廷美),光美传德昭(匡胤长子)……"。尊从母意,太祖赵匡胤坚持不立太子,死后,即由皇弟赵匡义继位。依母遗嘱,光义也应不立太子,百年之后亦由胞弟赵匡美(廷美)继位,最后再由赵匡胤长子赵德昭继位。

为立太子,宋太宗赵匡胤做的三件丑事,速看

然而,光义称帝后,并未尊从母意,而是先逼死德昭,后气死匡美,再逼疯长子元佐。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立了自己的第三子赵德昌(27岁的赵元侃)为皇太子,太宗(光义)殁,赵元侃继位,即宋真宗,从此,宋朝皇位又恢复了世袭制,北宋历代皇帝都是太宗子孙。为消除后患,如愿实现儿子继位之目的,光义在位时,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做了三件丑事。

第一件,逼迫皇侄赵德昭自寻短见。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四月,太宗伐北汉攻太原获胜,使得中原最后实现统一。太宗为总侍卫催翰所惑,乘伐北汉的余威,决计从太原出发,顺道伐辽,不料宋师在幽州高梁河一带不敌辽相耶律沙授军的抵抗,骄盈败绩,太宗一路狼狈南逃,自率军返回汴梁(开封),于是他整日里怏怏不乐。太祖长子赵德照,曾从征幽州,当宋军败溃时,军中并不见太宗,多疑太宗已被辽军所害。因此,诸将谋立德昭为帝,还未成事实,偏偏被太宗闻知,愈加愤闷。可德照尚未察悉太宗对他的不满情绪,又见太宗返京多日,不闻太宗对取胜太原的例赏,便入谒太宗,请即叙功给赏。

为立太子,宋太宗赵匡胤做的三件丑事,速看

赵德照身为宋太祖长子,本应立太子继皇位,只因杜太后遗嘱在先,使他不得继位,而由皇叔太宗继位。从通常人心理反映来讲,肯定会有想法。因此,在太宗对身边的自家人,尤其是德昭、德芳等侄辈更为留意。太原获胜,诸将谋立德照为帝,不知是否德昭之意?即使不是,太宗也会怀疑他。所以说出"待你为帝,赏也不迟"直刺德昭之心的恶语。可见,德昭之死,是太宗一而再,再而三训斥威逼造成的,德昭的寻死,去除了深埋在太宗心头的大患。

第二件,气死胞弟赵廷美。罢相任同平章事的赵普妹夫被宰相卢多逊败殁,恨不能将多逊枭首剖心,以抵偿妹夫姓命。由于多逊方邀主眷,防备甚严,一时无隙可乘,朝右诸臣,也无法摆布多逊,整日里怨苦连声。此时,偏有归僚柴禹锡、赵熔、杨守一等直入内廷,密奏太宗,说是奏王廷美,骄恣不法,势将谋变。此语触动了太宗的疑忌,因多逊素与秦王廷美素来交好,恐他未免廷美有勾通情事,遂召见与多逊有仇的赵普密商对策。

为立太子,宋太宗赵匡胤做的三件丑事,速看

为此,太宗还特地授普为司徒,兼职侍中,封梁国公。并命普暗中密察秦王廷美动向。是时太祖季子德芳,亦已病故,年仅二十二岁,距德照自刎只隔一年有余。处在兄长(光义)疑忌、赵普秘密监视,缺少侄儿相助的情况下,廷美颇不自安,况且他还在外说过:"太宗有负兄意"(匡胤意太宗应传位给廷美)。廷美的几句口风,免不得传入太宗耳中,还有一班谄臣媚子,更是墙倒众推,火上加炭,不为廷美解脱,只说廷美即谋作乱,提醒太宗亟需预防。太宗遂罢廷美开封尹,出为西京留守。特擢向太宗告变的柴禹锡为枢密副使,杨守一为枢密都承旨,赵熔为东上阁门使,以资三人告密有功。

为立太子,宋太宗赵匡胤做的三件丑事,速看

赵普本与廷美没啥宿嫌,为了扳倒多逊,只好从廷美着手,陷他落井下石,将廷美与多逊密谋作乱之事逐一入奏太宗。太宗听后,非常愤怒,对普说道:"兄终弟及,原有金匮遗言。但朕尚强壮,廷美何性急乃尔?且朕待多逊也算不薄,难道他尚未知足,必欲廷美为帝?"赵普顺着太宗的气头,再加上了一把火,欲将廷美置于死地,对太宗道:"自夏禹至今,只有传子的公例。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就是说,太子继位乃是公例,太祖不照办,已经做错了,你陛下就不能再错了,还是要传子继位。赵普此语,正合太宗儿子继位的想法,他频频点头,表示赞同。遂降多逊为兵部尚书,责他不忠,后来发配崖州,殁于流所。赵普计除多逊之后,又黜谪廷美,潜嗾开封府李符上言道:"廷美未肯悔过,反多怨望,乞他徙居边郡,藉免他变。"

第三件,逼废长子赵元佐。元佐(公元965—1027年),比元侃大三岁,晚五年殁。如果太宗要破除杜太后金匮遗言,欲立储君,首先得立长子赵元佐。那么,为何没轮到他,最后立赵元侃为太子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元佐恪守杜太后(祖母)金匮遗言,在廷美得罪太宗之时,元佐力为营救,再三请免。这就意味着他公然与太宗对抗,喝对台戏,支持皇叔赵廷美,在太宗百年之后继承皇位。

为立太子,宋太宗赵匡胤做的三件丑事,速看

因此,元佐屡受太宗(父亲)训斥和冷落,听到廷美忧死消息,元佐愤极成狂,以至于手操挺刃,击伤身边侍人。重阳佳节,太宗召诸王宴请,元佐因新瘥未得召请,诸王宴归,路过元佐家门,元佐问明左右,方知诸王侍宴消息,便愤愤道:"他人都得与宴,我有何罪,不闻宣召?这是明明弃我呢!"左右从旁劝解,并呈上佳酿,俾他解闷,元佐取来就饮,连下数十大觥,已是酩酊大醉,尚不罢休,直饮到夜深人静,方才停杯。

为立太子,宋太宗赵匡胤做的三件丑事,速看

后经朝臣奏请,太宋召归元佐,幽居南宫。至道改元年,立储之事提上议事日程,面对立长旧例,部分朝臣心底自忖应立元佐为太子,但又不敢明说,生怕遭来不测。唯有寇准支持太宗宸衷独断。太宗屏去左右,密语寇准道:"襄王(指元侃)可好么?"

上述三件丑事,足以看出,太宗在立储问题上费尽心思,用心良苦,他不仅敢冒皇室之大不韪,无视母仪,公然破金匮盟约,而且为了立太子,争皇权,不择手段地、有步骤地逼废、致死皇侄、皇弟、皇子,丑恶致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