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现代人比古人要悲哀

文/余念林

有些时候,现代人比古人要悲哀

新都有个“娃娃堰”,可能新都本地人都知道,但外地人就多半不知道了。

而“娃娃堰”是因状元杨慎而得名,这一点就是新都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了。

大部份史料都认为,杨慎第一次从北京回四川老家是在弘治十二年(1499年),也就是他11岁才第一次回老家。

但我认为,这不太准确。

若我是杨廷和,在北京当官,但家里的大部分亲人——父母、兄弟等在新都,我还是会隔几年就回一次家的。

就算是官务缠身,自己不能随便回家,也要顾及父母对孙儿的想念,让杨慎隔一段时间就回新都陪一陪老人家。

否则,就因杨廷和当那么大的官,得罪那么多的人,也会被政敌发动言官找出各种毛病来在皇帝面前晒晒,说什么此人不孝,再引申出来个“不孝怎么会忠”的说法也不是不可能。

有些时候,现代人比古人要悲哀


还有就是有好多民间传说都是关于杨慎小时候在新都的事情。所以杨慎小时候回新都的次数肯定不会少——虽然待的时间不一定很久。

娃娃堰的得名,应该是在弘治七年(1494年)夏天,杨慎6岁还不到。

当时,杨慎还没有为自己取号。

天才也是人——这句话到谁身上都适用。

人是群居动物。只要思维没有缺陷,人都不会喜欢一个人待着。特别是小孩子很喜欢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我们的杨状元当时还是个小孩子。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杨慎和一群玩伴到位于宝光寺西北角的石砌大堰玩。这里水势平稳,不深不浅,适合小朋友们泡澡消暑。

从这一点来说,杨状元的童年比现在孩子们的童年要自由得多了,毕竟除了读书,还可以自由自在地和玩伴们到溪里洗澡。而现在的这些孩子就不同了,家长“关怀备至”,不能单独出门——外面车多;不能单独到沟里洗澡——害怕万一被淹;很少有很好的儿时玩伴——家长们都害怕孩子被别人欺负,基本上不让接触其他孩子(幼儿园、小学里的除外)……

所以说,我们现代人比古人还要悲哀。

当杨慎和几个小孩子正在水中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一件令人不快的事——县官来了。

若是现在,这算什么不高兴的事呢?他来他的,我玩我的,谁也不招惹谁,况且,只是几个好玩的小孩子。

但在500多年前的明代,县官有县官的仪仗和威风,差役鸣锣开道,举着“肃静”“回避”的大木牌,走在轿子的前面。如果人们不回避,是要被依法定罪,进行处罚的。

所以,从小就受到这种教育的小孩子们连忙爬上岸,抱起衣裤,顾不得穿上就跑了。

而杨慎同学就不同了。可能杨慎见过的大官太多了,七品县令在他眼中算不得什么。杨慎没有回避,该洗澡还是洗澡。

于是,那位县官看到杨慎没有回避,就不高兴了。

当时,传媒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再说杨慎也小,虽说有点儿与众不同,但县官并没有认出来这位就是首辅大人的公子,所以就想吓唬他一下。

县官停了轿,质问正在河里洗澡的杨同学,为何人人见了本官都回避,而他却不回避。

聪明的杨同学一句话就把县官顶回去了:你走你的大路,我游我的小河,不存在有没有回避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