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清朝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明知库兵从银库里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什么?

夏杰


按道理库兵偷银子,管理户部银库的官员必然有义务去抓库兵,惩戒这种“公然运输”行为。否则长此以往,偷盗的数量总归会越积越大,暴露出来,管理户部银库的官员也要跟着吃瓜落的。

但是如果明知道库兵从银库里偷银子却不抓,那只能说明他不愿抓,不能抓。

这就好理解了,不愿抓,那是必然和这些偷银子的库兵有利益来往,彼此属于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库兵偷的银子,这里面有一份是这些管理户部银库的官员的。

至于不能抓,那就是这个偷银子的组织比较庞大,甚至牵扯到很多直接管理这些管理户部银库的官员的官员(虽然很绕口,但是意思就是这些当官的顶头上司),所以你若是管理那些“偷银子的库兵”,那么马上就会有人来“管理”你。

整个清朝自入关以后到溥仪逊位,户部的账目就从来没有查清过,哪怕是最清廉的雍正朝。清朝最著名的一次查账,那就是道光28年(1848年),曾国藩当众脱光了衣服进入国库清点现银的事情。

当时曾国藩是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不过一个四品小官。在达官显贵的京城,本身自己一个汉人,有没有什么背景,靠熬资历想一步步往上爬,机会没有什么太大盼头了。时也运也,由于他的职责是主要负责稽查中书科事物,于是他当众脱光了衣服进入国库清点现银,最终不避任何复杂关系,查明了“国库亏空”的真相。深得道光器重,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他从一个四品小官被升为除了户部之外的五部之长,这事绝无仅有了。

但是也侧面反映了,大清在当时已经烂成什么样了。连道光都知道,户部那笔烂账若是让曾国藩去管,怕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会狗急跳墙,立刻祸起萧墙。

事实上,由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习惯,户部兼管着国库。在清朝的王公大臣们的眼里,除了内务府,户部就是这样的一个大肥差。

整个清朝的大部分时间,户部都是亏空的,管账的大肆借贷,各种巧立名目地往外搞钱,所以烂账层出不穷,谁也搞不清国库里该有多少银子,实际还有多少银子。上面不碰银子的都那么贪,对于基层直接接触银子的更是坐不住,想的事情是怎么能把银库里的银子给“公然运输”出来,反正烂账你也查不出来。能和银子直接打交道的是库兵,但管着库兵的人很多。户部银库设郎中1人、员外郎2人、司库1人、大使2人、笔帖式6人、库使6人、经承2人,这些职务,顺治祖制,只能由满人担任。但是这个郎中只是个5品官,按照大清的俸禄,这会让郎中心理无限失衡的。管着银库,里面堆着全国的金银。自己却领着80两的年俸、80斛

禄米、2400两的养廉银。

而这个位置却又无数人在等着,给到郎中也就3年时间,郎中打算怎么办?因为郎中的职位很可能也是花大价钱买来的,也是有着巨额成本在的。

所以郎中把目光转向了那些直接接触银子的库兵。库兵是专门吃这碗饭的,能运所少银子靠你自己本领。但是相当库兵,至少先拿个6000两(这是个按照库兵运银能力精确计算过的价格)来买这个职位。就单靠这种卖库兵职位的钱,郎中每年进项都不少于8万两。

但是这些库兵也不是普通人有钱就能当的。要想进来赚这份钱,他本身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的。

通常一个人同时具备“技术含量”又有钱,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有人专门负责打点户部有关官员;有人专门豢养一些小孩,从小训练肛门运物(具体的操作太恶心,不讲了),呈生产线,批量生产“库兵”;有人专门负责监管

入职的库兵”,每天定时定点去收钱,少于一定额度的要惩罚,露出马脚的要“定期清除”。而郎中发现那个库兵连续几天没来上班了,就知道该换人了,又来一笔横财。

根据一个“库兵”的生存周期通常1年,和投入成本6000多两算,这个库兵至少每月运出600两(基本上也是运银子能力的上限了),才能有个1000多两的收益。

碰到那些身体心理素质低一点的,脱肛漏银被发现的,那这个损失只能由组织承担了。而那些库兵的命运就够凄惨了。其实郎中早就把合理利润区间都算好了,实际上库兵是拿生命在替郎中赚钱。忙活一年,结果赚个零头而已,还得还给组织做入职利息。郎中去找库兵的不痛快,实际上也是在替自己找不痛快。不然那个组织被郎中压榨得赚不到钱,人家必然去找郎中的上司,把郎中换掉。换掉以后,郎中的命运也就掌握到人家手里了。



炒米视角


偷银子那是影视剧作品加工出来的,康熙年间从库里借银子导致国库差点破产,后来在雍正年间彻底杜绝。进出银库都有流程,和现在进金库一样,穿的衣服都是那种无缝连体的,你就是拿着银子也没地方放。影响剧里所说的夹带不是没人试过,我们自己试一下,把一个指甲刀一样的金属放进肛门,很快就会因为金属的重量而破肛。朝廷当时的银库到内院需要走十至二十分钟。金银的密度足够让夹带的人在这段时间内大出血。并且当时有制度规定,从银库到内院的库司中途不得休息,并且是急步类似竞走一样。出入银库的时候会迈横梁,说算夹带这个过程就已经撕档了,试想一下还有没有可能夹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