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肯定互联网金融的积极贡献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信息,肯定了互联网金融包括P2P等网贷行业的积极贡献。

《报告》第一部分“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还提到,互联网金融作为居民负债的补充渠道呈现“井喷式”发展。

报告的综述部分中提到,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金融乱象得到初步治理,市场约束显著增强,金融机构合规意识、投资者风险意识显著提升。总体看,我国经济金融风险可控,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这充分说明,国家肯定了P2P在社会融资中的贡献,也给P2P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明确了互联网金融行业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其中,第二部分“金融业稳健性评估”中也多次提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相关信息:

在“地方监管的各类机构和交易平台风险及治理”专题中提及对相关机构和平台的监管存在空白地带。

随着信息科技等新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地方监管的机构和平台借助互联网开展交易,进一步隐蔽其违规行为,大幅提高风险扩散速度和涉众规模。但地方金融监管的相对宽松,以及跨区域风险防范和监管责任上的不明确,导致针对此类风险的监管应对极为滞后,风险防控存在明显不足。

并提出政策建议: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防控和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是地方金融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方政府必须全面切实履行属地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承担监管职责的机构和平台的风险。

报告“在加密资产相关领域风险及防范”部分提及,2017年,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清理整顿代币发行融资和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业务,引领了全球监管取向,初步遏制了加密资产相关领域的风险。下一步,应持续开展研究监测,着力推进业务整治,强化投资者保护与教育,推进国际合作。

可以预期的是,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协调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度广度将会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步伐只会加快不会放缓

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将会进一步提高,金融稳定运行的基础将会更加稳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风险抵御防范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肯定互联网金融的积极贡献

科技赋能金融,依托前沿的金融科技与互联网科技手段,致力于为小微企业主实现一次性解决资金问题的借呀也会秉承金融的严谨,在合规和创新的路上坚定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