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人用生命诠释最美青春

塞罕坝人用生命诠释最美青春

塞罕坝是蒙古语和汉语的混合用语,意思是“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末年为弥补国库亏空,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开围放垦,再加上日寇掠夺、山火不断,到新中国成立时,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变成了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

解放后,为治理荒漠化,国家成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从全国抽调林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这里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漠。

自建场以来,塞罕坝人白手起家,克服了极端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产生活中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展了大规模的机械造林、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用两代人的青春和汗水变昔日的塞北荒原为今朝令世人瞩目的万顷绿洲。

塞罕坝人用生命诠释最美青春

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当时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肩负“为北京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从全国18个省(市)集结上坝。塞罕坝冬季漫长,年均积雪长达7个月,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3.3摄氏度,加上偏远闭塞、物资匮乏,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恶劣的自然条件没有让塞罕坝人倒下,反而更激发干劲,点燃了创业热情。他们一个个以场为家,以工地为战场,头顶烈日,脚踩坚硬的砂砾,一棵一棵栽下了希望的树苗,又一日一日的精心守护,最后成长了一片绿色的森林海洋,创建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塞罕坝人用生命诠释最美青春

今天,塞罕坝已成了绿水青山的最美景区,塞罕坝精神正激励者中国新一代青年,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和希望,正以火一般的热情,奋斗在各行各行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