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記憶中童年的鄉村味道有哪些?

Han-DaiJun


上學的路上望著‘白麵’鋪的路,環顧村莊裡零星屋頂飄出來的裊裊炊煙,彷彿在烤著炭火,不再寒冷。每天在上學路上望著煙囪裡的輕輕飄起的白白的或黑黑的炊煙,想著外邊的世界,課本里的火車,故事裡的的大海,那是一種隨炊煙升起來的慾望和嚮往……

上學說不上是享受,但放學撒歡的往家裡跑的目的只有一個——吃。夏天每每到家門口,窗戶裡飄出來食物的清香,或者說是飯熟了的氣息……啊,醉了。還是那個房,還是那個家,一個個長大離開了,媽媽老了,有一天也離開了。窗戶再也沒打開過、多麼奢侈的童年回憶被離斷了、飄零,片段,結痂——永遠永遠癒合不了的傷痛。

家鄉日夜不停息的就是那條清澈見底的溪流。昏黃老樹烏鴉、小橋流水人家。橋換了幾座,溪流乾涸了再奔流,小時候就知道流向大海,可是大海只是個故事,不知道是句號逗號的外邊的世界。小溪流,柳枝芽,依舊沁馨如故,可家、卻成了往事。

日暮西山、太陽紅紅的。拉長了夜幕的影子,像父親在山間勞作。黑土地散發著它獨特的泥土氣息,在這貧瘠的故土留下我永遠愛戀的童年,如這一幕落日,每每魂牽夢繞……雖離故土,故土相隨。終其育我童年,植育我爹孃!

心痛中、喜歡點個贊!還會➕太多童年往事


醉臥紅塵獨倚樓


記憶中童年的鄉村味道實在太好了!好到現在無論你花多少錢也買不回來的感覺!

初夏,天上小雨飄飄灑灑,有時放晴,有時又高興滴幾滴眼淚。樹林裡,落葉下一朵朵探頭探腦的磨菇,黃色的,白色的,綠色的……有蕎菌(我們叫牛肝菌是蕎粑菌〉,有青頭菌,米湯菌,雞樅……正是這種"白雨子,生菌子",氣候和雨水環境的相得益彰。

過幾天,我們就會背了小揹簍,拾掇滿的一小揹回家,幾兄妹歡歡喜喜,談論誰拾的多,誰的大,今天又是哪種菌多等,高高興興揹回家

父母們將野生菌摘洗乾淨,剝小碗蒜,在鍋裡翻炒,炒香後加點清米湯,做好後放點蔥節。只感覺滿屋生香,瀰漫不散……(其實,那時候條件差,素炒野生菌,沒有肉,沒有雞,卻一次次解饞嚐鮮。)

現在想起來,買了野生菌,素炒也罷,加肉也罷,一次也吃不出小時候的感覺了……我也曾到父母的老家,在小樹林裡找尋童年的感覺,找尋那一顆顆淺藏的野生菌……可是,再也找不到了……

你是否同我一樣,找尋過童年的美味呢?來咱們聊聊……(本文圖片借用網絡)





萌萌的你好可愛


遊戲機 小時候在小夥伴裡很受歡迎的,一玩就是半個小時。

星期二一打開電視機,就看到這畫面,心情一下都不開心了。

一張紙 一根竹棍就能做一個玩具。

記得小時候,我把跳棋的玻璃珠都輸完了。

一到夏天的晚上,每家每戶搬個凳子,手裡拿著涼扇外面乘涼,小孩在院子裡抓螢火蟲。

一到收穫的季節,大人在忙碌著,小孩在稻草堆爬上爬下,玩的不亦樂乎。

那是一個村都沒幾臺。

放學就開始玩


現在想來,這些都是慢慢的回憶。


混在人間偷樂


山東德州寧津縣柴胡店鎮小辛莊村











18266126909


我的童年在大廣西90後年代,那時候工業農業都不發達,基本上都是人工,在農村的我童年就在田頭。那個年代種田的基本家裡都養有一頭牛,用來耕田種植水稻,因為那時候水稻是我們可以吃得飽的唯一途徑。也是農民的希望,我家那時候養有一頭牛,平常放牛也許都很平常了,但是10歲左右的時候駕駛過農村老牛在田間耕地的應該少之又少,每次站在木製的犁耙上既激情又危險。

90年代我們的運輸工具就是人,靠的都是肩膀挑,如果你現在問一下老人他們挑過的旦有多重你肯定會差異,他們那個年代可以挑起200多斤的擔子,而我們現在幾十斤的東西拿走就會覺得很重了。我家三個孩子,我們大概8歲就開始挑東西,收稻穀的時候我們家幾個小孩,一個麻皮袋放一兩盆,大概8左右,加上袋子和竹編大概10斤左右,我們幾個孩子光著腳挑回家,還比誰走得快呢。

說實在話,童年的過程是值得回憶和深思的,有時候看到這樣的場景自己都會感同身受的心酸,希望我們的農村發展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好,減少部分農村小孩的壓力。


農村啊甘


現如今農村人的生活雖然越來越好了,但是人們總忘不了兒時的美味,那些富有特色的野菜野果,成了他們最美好的回憶,雖然現在還能品嚐到,但總覺得少了點味道,而且還有一些已經消失,是真的真的只能成為記憶中的味道了。

記得小時候最喜滾鐵環,看誰的鐵環又大又快,還有玩泥巴,用泥巴做玩具,打仗裝鬼子,下河捉魚,烤紅薯等,還有好多玩的。時間太久了,記不得了,轉眼2019年了,時間如流水般的逝去。






渝鄉小馬哥


小的時候,那時候剛剛上小學,村子裡來了個照相的叔叔,相機撐了三角架,擺放在打麥場上,鄉親們圍成一團都在好奇的看。有些家裡條件好的孩子,一般是有個大人是脫產的工人或者幹部的家庭。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簇擁到鏡頭前,羞答答但神氣中透露著傲驕 ,九毛錢照一次。村子裡有錢的人家還可以拍一份全家福,可以把照片放大,一塊二拍一次。我和妹妹眼饞得不行,多麼想拍一次照啊,可是,爸媽拿不出九毛錢來,就是有這點錢,也還有比拍照片更要緊的事要開銷。



放了學,除了放牛,割豬草還要幫大人碾糧食,晚上還要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寫作業,童年的記憶中,難得一刻的松閒。多麼盼望公社的放映員,推著載有放映器材的車子,來麥場上放電影。那可是比過年還要開心的事,可放映員一個月能輪到來一次就不錯了。電影精彩與否估且不論,重要的是,村子裡放電影的時候,爸媽會格外開恩,不要做農活兒,先寫作業,晚上可以跟大人們一起去麥場上看電影。


秋天過後,農活不多了,村子裡有時候會來一些手藝人,比方,磨刀的,打鐵的,編篾席子的等等,孩子們最待見的則是來爆米花的。“嘭”的一聲巨響,一團熱脹的蒸汽冒出米,香噴噴的爆米花就出現在一張大籮筐裡。加工費一次只有一毛五分錢,也可拿雞蛋抵。

童年時光,有許許多多的令人難以忘懷的鄉村味道,每次想起來,就如同時光倒流,非常恬美,十分親切!

(圖片選自網上,如侵立刪)


東山谷子


還記得小學寫作文的時候最常見的題目就是“最難忘的事”,對於現在早已長大的我們來說,最難忘的就是童年的鄉村味道。

第一個就是過年時候炸的各種丸子,雞塊還有豆腐,小時候總是盼著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能穿新衣服,吃好多好吃的還有紅包拿。快到過年的時候,奶奶在炸丸子,我在旁邊等著新鮮出爐的美食,那一口總是一年來最讓人味蕾大開的時刻。

還有正月裡要烤饅頭吃,在用柴火燒飯的火灶裡烤出來的饅頭,都是帶著一種小麥和果木混合的天然香味,想一想都讓人流口水。

夏天裡和小朋友去楊樹林抓金蟬,晚上拿著手電筒在一棵棵楊樹上尋找,每天晚上都有不少的收穫。回去用鹽水泡上,生怕明天金蟬脫殼變成蟬。油炸金蟬是最簡單又最美味的佳餚。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烤玉米是最香的,新鮮的玉米帶著富有營養的嫩汁,每一口都是豐收的味道。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難忘的味道,卻都只能在記憶裡,即便是現在還有的食物也再現不了當時的感覺了。





非同小康


童年的鄉村味道實在太好了!可現在無論你花多少錢也買不回來的感覺!
記得那個時候家家戶戶家裡都有牛,每到秋天的時,叫上三五個村裡的小夥伴,牽著牛去山上去放牛,看到別人家裡地的玉米,地瓜熟了之後,


就叫兩人看著牛,另外幾人就跑到地裡摘玉米,地瓜,然後大家坐在一起烤地瓜,玉米,那種生活真是叫人回味。
大家還記得這是什麼嗎?彈弓,那也是我們男孩子童年必不可缺的了。

還有收完稻穀,玉米,大家一起在玉米杆邊玩捉迷藏,相信大家童年時也玩過。

童年的生活現在想想,真的是一個美好的回憶,你們的童年生活是怎麼過的,歡迎大家留言。!!!!


農民小軍哥


生活在困難年月,農村孩子記憶最深刻的味道總是與苦難聯繫在一起,從記事的時候算起,正逢物資睏乏缺衣少糧的自然災害時期,家家戶戶吃糠咽菜還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捱餓是很正常的事,因此,那個時期的孩子,對鄉村裡的每一種味道都會印象深刻,記憶猶新,每每再憶起兒時走過的歲月,總有些滿酸甜苦辣五味雜陳的往事溢滿心間,鄉間的味道,苦是一種主味,酸甜辣只不過是苦味的調味劑罷了。


一,童年鄉味之酸味。記得小時候,生產隊裡有一塊桑樹地,那裡生長著成片成片的桑樹林,從春天桑樹發芽開始,這片桑樹林就是村裡孩子惦記的地方;因為在清明前後,這片桑樹就會結出無數顆讓孩子們垂誕欲滴的桑葚子;記得和村裡孩子一起摘桑葚到這片桑樹地被砍伐算起,我的記憶中從沒有吃過紫紅成熟的桑果,因為嘴饞的孩子總是在桑果青青的時候就會摘下來吃,不是因為青桑果好吃,而是根本等不到成熟,桑果就會被飢餓的孩子一掃而光;那段時期,即使青桑果吃在嘴裡酸牙嚥到肚子裡酸胃,這酸的讓人流淚的青桑果仍然是孩子們念念不忘的美食。至今憶起那段往事,還能感受到那青桑果酸澀的味道,還有心底那股酸楚的感覺。

二,童年鄉味之甜味。有一年,城裡的親戚送給我們家一斤憑票才能購買的白糖,大人是捨不得吃的,母親讓我們兄妹幾個拿出一沓黑黑的山芋煎餅,在每個人的煎餅裡撒上一行可以數的清粒子的白糖,然後,在兄妹幾個的注視下,母親用繩子栓一籮筐,將白糖連同幾塊黑月餅一起吊在了屋子脊樑上;記不清那時候是不是第一次吃白糖,反正煎餅卷白糖成為我一輩子的記憶,那白糖的甜味,不僅能甜在嘴裡甜在心裡,還能甜到骨頭裡;那白糖的甜味總是能穿透孩子們的慾望,兄妹幾個在梁頭下面仰頭徘徊多日,終於都沒有忍住,在大人下地幹活的時候,孩子們找來梯子,將一包白糖取下,幾分鐘內將一包白糖全部按在嘴裡,然後將空框放回房梁;等待母親看到白糖被我們偷吃後,含著淚將我們兄弟姐妹暴打一頓。這童年的甜味總是和捱打聯繫在一起,這甜味也是苦味,也許兩種味道雜陳在一起吧?

三,童年鄉味之苦味。困難年月,不僅缺衣少穿,而且經常捱餓,記得那年春天,田埂邊的野菜也被捱餓的村民早早的挖出來吃掉,能吃的基本被捱餓的村民都吃掉了,這個季節,是青黃不接的季節,唯有楊樹早早的發芽,楊樹的新芽之間,會長出一串串長長的楊穗,為了能填飽肚子,孩子們爬樹摘楊穗,然後拿回家蒸,楊穗摻雜幾把豆沫蒸成楊穗糰子,孩子們和大人一樣,為了能把肚皮撐圓,拼了命的搶食楊穗糰子;楊穗雖然是新芽,蒸的時候要洗幾遍,但無論怎麼洗,楊穗都會有一股苦味,這苦味從入口到消化,一直會彙集在胃裡,讓人吐不出咽不下,非常的難受;楊穗之苦是沒有經歷過那個年月的人難以體會到的,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會對楊穗的苦味銘記於心。


四,童年鄉味之辣味。在冬季,田裡的很少能見到青菜,就連撒播在地裡的麥苗也面黃肌瘦,為了解決一家人的吃食,讓孩子們能沾上一點鹹味,母親總是發揮她無奈的智慧,在儼冬裡,母親拿出收藏的一包辣椒,將辣椒用火烤乾,然後在碓窩裡砸碎,摻上一把粗鹽,倒上一碗開水,調製成辣椒醬;這辣椒醬的辣味對大人來說倒沒什麼,但對於孩子們來說,簡直能把人辣的亂蹦,從那時候起,冬天吃辣椒醬是家裡唯一有鹽味的菜,如果不能吃辣,那就只能光嚥下粗茶淡飯,因此,到現在我仍然能吃辣,一頓不吃辣就咽不下去飯,這也許是小時候吃辣椒醬鍛煉出來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