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爆炸为何很少被历史学家提起?

1626年5月30日,端午节后的第二天,伴随着一声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一朵蘑菇云在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区域升起。虽然是上午九点,但天色瞬间变得昏黑如夜。21岁的明熹宗朱由校爆炸时正在紫禁城乾清宫吃早点,也因地动殿摇不得不急忙逃往交泰殿,逃离途中身边的一名内侍还被坠物击中身亡。皇帝暂时安全无恙,文武百官也基本都完好无损,但襁褓中的皇子朱慈炅却没能保住性命,官方记载是“受惊身亡”。作为当今皇帝的唯一一名子嗣,朱慈炅没能活到一岁。爆炸过后,皇帝没有了名义上第一顺位的接班人。次年朱由校在病榻上召见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无后了的哥哥对着弟弟说了那句:「来,吾弟当为尧舜。」几日后,朱由校于乾清宫龙驭上任

天启爆炸为何很少被历史学家提起?

爆炸所致的死伤人数从五百余人到两万人众说纷纭,而爆炸原因更是莫衷一是。有火药说,因为王恭厂本是火药仓库;有地震说,因为爆炸前的种种预兆跟地震相似;后来还有龙卷风说、陨石说,有以上因素皆有关的综合说,甚至还有外星人UFO说。说来说去几百年,大爆炸的来由至今仍是谜。

天启爆炸为何很少被历史学家提起?

明朝天启皇帝的司礼太监刘若愚,是这次大灾变的目击者之一,在他所著的《明宫史》一书中,详尽地记述了这场巨大灾变:

(天启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之变,地内有声入霹雳不绝,火药自焚,烟尘蔽空,椽瓦飘地,白昼晦冥,西北一带相连四、五里许房舍尽碎。时厂中火药匠役三十余人尽烧死,止存一名吴二。上命西城御史李灿然查报,据奏: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余间,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名口。

《明实录》中非常明白的告诉了我们,这是一次火药爆炸。造成的结果是西北方向四五里的房屋都震塌颗,具体为10930多间,死亡人数为537人。

有一个细节就是火药厂中的工人死亡30多人,只有一个叫做吴二的人活了下来。

这个吴二是怎么活下来的?没有记载。

明末著名历史学家计六奇在他写的《明季北略》一书中,也生动地叙述了这次大灾变:

“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注:上午 9~11 点)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震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

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数万间,人二万余,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重叠,秽气熏天,瓦砾腾空而下,无所辨别街道门户。伤心惨目,笔所难述。震声南自河西务,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告变相同。京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状,举国如狂。象房倾圮,象俱逸出。遥望天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灵芝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

天启爆炸为何很少被历史学家提起?


再看看《国榷》的记载:

丁未。王恭厂灾。东自顺城门,北至刑部街,坏民居万余区。男妇死五百三十余人,盖火药局骤发也玄武门(今神武门)火神庙守门内臣,闻乐音三叠出自庙中,见有火球滚出,腾空而去。众方属目。俄东城声如霹雳,天地昏暗。上在乾清宫,走避建极殿,御座俱倾,大殿工人坠死二千余人,凡死伤俱裸露,衣服飘挂西山之树。昌平教场衣服成堆。员弘寺街轿中女赤体无恙。石驸马街大石狮飞出顺城门外。

《国榷》的作者谈迁是一位平民,他的记载参考了官方通报,也访问了当时的亲历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这段文字细节很多,但是并没有夸张润色的感觉。

这里记载的不同点,就是提到了“火球腾空而去”,这个应该是目击者看到的情况,爆炸实况。然后就是皇宫中修大殿的工人被震落坠亡2000多人,这个应该是宫中传出来的的消息,作者记录了下来,真假未知。

天启爆炸为何很少被历史学家提起?


最让人惊奇的细节就是:死者都是全身裸露,衣服都飘落到了西山和昌平教场;某轿子里的女子人没受伤,衣服没了;石驸马街大石狮子飞到了顺城门外。

这个就是天启大爆炸最吸引人的地方,为什么衣服都没了?

看看这个写法,可以想想这样一个场景:作者谈迁访问一位老人,老人说,我看到他们身上衣服都没了!又访问一个人,那人说,我爹临死前说西山那边树上挂了很多衣服。第三个人说,我听说顺城门外多了一个石狮子,看起来就像石驸马大街的一样……

天启爆炸为何很少被历史学家提起?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恐怖的大爆炸?

地震灾难说

据史料记载,京畿仅明代就大小震百余起。官方未明确此灾为地震所致,灾变前后如“大震一声”、“殿震”、“震撼天地”、“时息地震”、“震后”等种种迹象虽与地震均有诸多相符之处,但是在离震灾中心较近的建筑真如寺、承恩寺等均未受到多大破坏,这种情况是举世未见的;再者蘑菇状烟云也不是地震出现的现象;又如“不论男女,尽皆裸体”、“寸丝不挂”、“褫衣物”的现象,也不是地震的后果;至于灾变中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在地震史上也少有先例。

所以是否存在“地震”还有争议。首先,缺乏明史支持。天启六年五月初六那天,如京城确有地震,钦天监及内外观象台一定要报告,否则会承担隐漏之罪,而且官方文书也无京师地震的记载。其次,缺乏确凿证据。“巨声带来了地面轻微震动”,用“蓟门地震”记载证明北京地震的做法,实在是不妥。试想连百里外的“蓟门”的地震都有史载,京师这么大的“地震”更不可能没有留下记载。

天启爆炸为何很少被历史学家提起?

陨石灾难说

文献中“但见飙光一道,内有大光”,“烟尘障空,白昼晦冥”等记载与现今科学证实了的陨石坠落时会出现的情况很吻合。而且当陨石坠地时会发出巨大的震动、声响,这与记载中的“有声如吼”也一致。不过“陨石说”又难以解释爆炸发生之前出现的那些情况,以及为什么会将几吨重的大石狮子抛到数里之外。对于陨石坠落这样一件大事,在历来重视天文观测的中国,有专门的天文水利观测记录中却点滴未见,很难解释得通。

天启爆炸为何很少被历史学家提起?

龙卷风灾难说

龙卷风是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寿命短,属于小尺度对流性天气系统。因此,龙卷风的发生必须具备对流性天气发生的条件。龙卷风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所经之处,树木、房屋、农作物等都可能被席卷一空,撕得粉碎。但震后有人入京报告,西山飘来大量衣服挂于树梢,随风飘扬。昌平州教场中衣服成堆,器皿、首饰、银钱也落得满地都是。选择性地转移物品,没有人感觉到风的存在,说明灾难当时没有发生龙卷风或飓风。

天启爆炸为何很少被历史学家提起?

火药焚爆说

对于这次巨大灾变,明末清初的志、史书中多认为起因是“王恭厂灾”,意为皇家部队的火药库爆炸引起的。王恭厂明中叶一度制造过火药。我国是世界上火药热兵器的发明国,也是最早使用热兵器的国家,早期古代制造火药系为兵卒释放作为联络信号,另外,明代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期,其中军事科技,也不例外,得到了大发展,有可靠资料显示中,明代军队对于火药热兵器的使用非常广泛,明朝中后期,明军使用火器的部队,高达百分之六十。另外百分之四十分别为百分之二十的骑兵和百分之二十的步兵,其中骑兵亦有一部分使用火器的骑兵,因此可知,王恭厂,确实有一定数量的军火储存,王恭厂附近有兵营和军火库以及兵工厂,驻有士兵,但其规模比不上现代中国的兵工厂大。即使是军火仓库里火药成堆,但当时的黑色炸药威力相对较小,所以就有人推测,就算全部点着,也不过将军火库以及周围的房屋烧光、焚爆为平地而已,绝不会死伤数千数万人。特别是当时的司礼太监若愚明确记叙“王恭厂”是负责管营建的皇家部队后勤部。有钱、粮草、马匹是真的,也不排除有储备火药的库房,所以将都城灾变一起推给王恭厂爆炸是错误的。当然,王恭厂也在爆炸范围内,居住附近的百姓说王恭厂有铁砂纷纷飞散,但这是在“蘑菇”云、“灵芝”云落地之后,冲击波摧毁了小火药储蓄室必然的结果,绝非王恭厂失火引起的灾变。况且史、志各书如实记载这次灾变“不焚寸木”、“焚燎之迹全无”,因此,也有人认为王恭厂,是灾变的受害者,根本不是灾变的罪魁祸首。

天启爆炸为何很少被历史学家提起?

灾变后,明朝举国上下一片慌乱,人心惶惶,朝野震动,怨声沸腾。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奸臣贼子、阉党宦官横行霸道、倒行逆施、贪污受贿、腐败成风所招致的“天谴”,“苍天有眼惩治朱家王朝”;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上天示儆(警告)天之子”,上书要求皇上“反躬修省”。灾后第三天,皇帝颁发圣旨追究大臣的责任,下了一道“罪己诏”,将自己骂一通,并表示要亲自赴太庙祭拜。他指示所有的“中外臣工”都要穿朴素的服装,务必竭力虔诚地“洗心办事”,“痛加反省”,以便期望王朝“长治久安,万事消弭。”天启大爆炸十分诡异,总结下来有两个非常特点。一是不焚寸木,二是能够吸走人的衣服。由于前人对科学的认识有限,对于某些还不能解释的事情具有恐惧心理或是出于某种动机,会借助灾祸来表达一种“天怨人怒”的心情,加以渲染,夸大其神秘、奇异的成分。但那时的多种史料都作了类似的记载,可见像“脱衣”这样奇异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

至于为什么很多遇难者及伤者全身裸体,解释其实可以有几种:

一、需要夸大受灾程度了,否则没法开口要银子,也不能印证“妇寺之祸”的严重性。

二、也许只是衣服破碎了或是少部分现象,但是人传人,越传越神。

三、有人藉机抢劫、盗窃(现代社会大地震后也经常发生)。

四、冲击波造成的。

实际上,在一些爆炸中,衣服被震碎的事情并不是没有。而且由于爆炸,有地方是起火了的,衣服被烧掉,或者着火的衣服被脱掉也可以理解。

大爆炸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至今都没有得出具体结论。爆炸之谜的揭开恐怕还有待时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