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仁的《终战诏书》,不提投降

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美英盟军在太平洋上加强了对日军的攻势,随着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和塞班岛、硫磺岛等岛屿的陷落,日本法西斯统治集团已嗅到了末日的味道,日本本土已在美军轰炸机的航程内,B29远程轰炸机已开始密集轰炸日本本土各大城市,将日本的军事工业摧毁殆尽,日本的战时经济已濒临崩溃。随着8月6日和8月9日美军在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焦头烂额的裕仁天皇决定接受由美、中、苏、英联合发表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于1945年8月14日由昭和天皇亲自宣读并录音《终战诏书》,8月15日通过日本放送协会正式对外广播。

裕仁的《终战诏书》,不提投降

裕仁宣读《终战诏书》

这被看作是日本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的预兆。

但细细揣摩这份诏书的内容,不难看出,裕仁并无半点对战争反思的态度,也没有出现过任何“投降”的字眼,只提及“终战”,字里行间都在为自己开脱战争责任甚至仍然改变不了蔑视战胜国中国的心态。

裕仁的《终战诏书》,不提投降

日本天皇终战诏书原件

诏书中第二段第一句是这样写的“朕ハ帝国政府ヲシテ、美、英、支、苏四国ニ对シ、其ノ共同宣言ヲ受诺スル旨通告セシメタリ”。看到了没,仍然对作为战胜国的我国称为“支那”。“支那”一词是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以胜利者自居的日本人对中国人一种带有轻蔑色彩的称呼。但我国是二战的战胜国,裕仁宣读的终战诏书中居然还以“支”称呼中国,足见其失败者不甘失败的心态,更不要说反思战争罪行了。

再有就是在诏书中极力推脱战争责任,将日本的侵略战争美化为自卫战争。

诏书中的第二段内容为“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不忘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己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这段文字,就是裕仁在开脱战争责任,美化侵略战争。

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是为了遵循“皇祖皇宗”的遗训,是为了让日本人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所以才不得不已对外发动战争,掠夺其他国家丰富的资源以供日本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之所以偷袭珍珠港,对美英宣战,是为了日本帝国的自卫和东亚地区的和平安宁,侵犯其他国家的领土,排斥他国的主权,不是我的意愿,是东条英机等军阀的意思,明白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在睁着眼睛说鬼话,明显的是在为了逃避审批而在推卸战争责任。

事实上,二战中裕仁天皇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很多战争都是在他的授意下发动的。例如以“七七事变”为借口全面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为了抢夺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而授意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对美英荷三国同时开战。

日本投降后,美国考虑到日本天皇在日本国民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追究裕仁的战争责任而进行审批,必定会引起日本社会的混乱,这样会使盟国的占领军在日本本土的压力更大,所以决定不予追究裕仁的战争罪行。

同时,裕仁在诏书中说到“敌方使用残酷炸弹,频杀无辜”“如果继续作战,不仅会导致民族的灭亡,也将破坏人类文明。”

看到这里,裕仁的双重标准显露无遗。只谈及在美国轰炸下和核武器爆炸下的日本民众的惨状,却对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罄竹难书罪行避而不谈。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重庆大轰炸、巴丹死亡行军、马尼拉大屠杀等诸多暴行,那些死在美军空袭中的日本民众,相比死在日军屠刀和炮火中的无辜民众,那要少得多。再说,是自己发动侵略战争,才引火烧身,最终将自己的国民绑上了战车而蒙受战火之祸。

更可笑的是,裕仁将自己的停战投降是为了避免人类文明免受毁灭。如果日本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日本会停止侵略而投降吗?答案是“不会”,日本只会扩大侵略,实现其“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征服世界”的美梦。这是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既定的国策。如果日本真有“维护世界文明”的心,就不会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东亚地区和西南太平洋陷于战火,数以亿计的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

裕仁的《终战诏书》,不提投降

侵华日军投降南京受降仪式

2018年8月15日是日本投降73周年,现实告诉我们,日本右翼还在为二战的战犯翻案,企图否认侵略历史,这需要我们警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不受外来侵略和侮辱,吾辈当自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