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牛武村来了张队长


富县:牛武村来了张队长

张筱东(左)和村民谋划产业发展


“我们家的土窑洞年代长了,比较破旧,多亏了张队长向县住建局协调争取,我现在在县城有一套75平方米的安置房,花了不到1万元就入住了。”富县牛武镇西河村贫困户李东耀激动地说,“不仅如此,他还帮我在村上谋得一份公益性保洁员工作,一年能收入3600元,日子是越过越美了。”

李东耀口中的张队长就是延安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考评监督科兼综合科科长张筱东。2017年9月,张筱东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牛武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在一年多时间里,他和当地干部一起认真调查研究,精准制订脱贫方案,为牛武村谋划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幸福路,让老百姓走在了圆梦路上。

“驻进”百姓心里解除百姓忧虑

驻村的第一天,张筱东就把铺盖卷搬进了村里。为了尽快地“驻进”村民心坎里,他走到田间地头,来到农户炕头,挨家挨户问人口、问收入、问困难,把困难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

今年22岁的贫困户周强自幼父母双亡,一直和奶奶相依为命,仅靠养老金、低保金等政府补助维持生活。2015年,他考上了湖北医药学院,每年都得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张筱东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协商县扶贫局为他争取到1.2万元的助学金,并自掏腰包每年资助其5000元学费,直至大学毕业。“多亏了张叔,我才能安心在学校读书,他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呀!”周强感激道。

李春生,今年52岁,家里3口人,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仅靠几亩玉米和外出打零工维持生活。张筱东帮他在陕西泽辰新能源有限公司谋得一份厨师工作,并协调其在村里兼职信息员。同时,协调镇政府为他发放了300只鸡苗,还帮他联系销路。算起来,现在李春生一年的家庭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在张筱东真情实意的帮扶下,村民早已把他当成了亲人。对于村民的信任,他欣慰之余更多了一份责任,“我到农村来,就是想为村民干点实事。只有付出更多,才能对得起大家对我的信任。”

改造落后面貌扮靓美丽乡村

“以前村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处是垃圾,好多土窑破破烂烂的。”牛武村村民南明英告诉记者,“现在好了,村里每天早上都有保洁员打扫卫生,给家家户户配置了垃圾桶,更有专人负责收垃圾。而且路修了,水通了,房子翻修了,一到夏天路两边的银杏树开得特别漂亮,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

驻村以来,针对牛武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张筱东与村上“四支队伍”积极奔走协调,努力筹集资金,为该村硬化巷道23条;涂白牛武组墙面10200平方米;实施牛武二组公路沿线水渠石护坡800米;新修左家沟韩家塬子果园生产路4.6公里,左家沟庙沟生产路砂石化1.1公里,牛武一组杜梨树梁果园生产路砂石化6.7公里,西河果园生产路2公里;新修牛武村文化广场和停车场,并绿化了村东头花园300平方米,实现了“一路青山绿水、满眼浓郁乡愁”。

村子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反映吃水难的问题还未解决。为此,张筱东积极协调县水利部门,新修左家沟组蓄水池30立方米,铺设管道2000米;牛武二组铺设管道1000米,自来水入户13户;新修镇村集中供水池100立方米,铺设管道500米。

“以前要跑老远的地方挑泉水吃,现在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可方便了。”牛武村贫困户张启军说,张筱东做的一点一滴,乡亲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发展集体经济走出脱贫新路

牛武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村上有贫困户50户173人,属全县贫困村。

“没有村集体经济,牛武村始终都是一个‘空壳村’。”一番思虑之后,张筱东和村上“四支队伍”商量后决定:要盘活村里闲置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

说干就干。定好目标后,张筱东积极与县环保局沟通协调,该局将包茂高速公路沿线牛武村境内闲置的一块广告牌,免费交于村上使用,并以每年9万元的价格租赁给了市旅发委。同时,流转村民闲置土地40亩,于2017年年底成立了牛武镇森林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和“保底分红+收益分红”的模式,吸收14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既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我用镇政府发放的4000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购买了8头猪崽,既不用自己管理、销售,还有保底分红和6%的收益分红。”牛武村贫困户徐喜龙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共有117头猪,预计今年年底能出栏30头猪,且销售价格略高于市场价格,每斤至少卖18至20元,预计年底能收入12万元,贫困户股权分红1.4万元。

“明年,我们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出栏生猪200头,并增加散养鸡1000只,中蜂养殖100箱,圈养驴50头,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张筱东坦言道,现在做的这些都还不够,努力让村民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才是自己最大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