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这次酒真的有点委屈


要我说,这次酒真的有点委屈


被禁止饮酒的小孩子,哪一个没用筷子偷偷沾了大人的杯中之物,体会那辛辣的刺激感呢?

对,我说的就是最近火起来的那条“禁酒令”。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陕西西安翻译学院出了个新规定(试行),禁止学生在校内外饮酒,并表示会安排学校相关人员在校门口检查学生是否喝酒。


要我说,这次酒真的有点委屈



这份《规定》对该校大学生饮酒行为作出了明确限制。比如第三条:严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饮酒(含酒精度饮料),学生因生日、节假日、入学、升学、毕业等原因在校内外组织的聚餐活动一律不得饮酒。第四条:严禁教职工和学生饮酒,一经发现,由学校人事部门按照学校制度做出处理。

而关于饮酒学生的处理方案,此文件显示:“学生在校期间饮酒,不听劝阻,不接受批评教育或对正常教学生活秩序产生干扰,将给予警告以上处分;学生在校期间酗酒且屡教不改,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学生因饮酒滋事造成不良后果的,应由其个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赔偿损失。”


要我说,这次酒真的有点委屈



后来,校方出面回应,这并不是一份新规定。从1987年学校办学之初,就发布了《西安翻译学院学生校园文明公约——“十不准”》,不准学生在校内外喝酒。2017年又对“十不准”进行了修订。此次网上热议的对饮酒做规定的文件是2016年发布的,并不是新发布的。

一份旧规定最近为啥又在网上被热炒?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邱杰说,“最近,很多高校有毕业季聚会,出现一些学生酒后失控、呕吐、寻衅滋事的情况,出于保护学生的目的,我们在11月29日向周边商户发了一份倡议书,倡议不向学生售卖烟酒。”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制定此项《规定》的初衷,应该是出于管理教学秩序、维护校园环境、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考量。去年6月,广东某985大学大一学生王耀栋,在某酒吧的一片“加油”声中,死于酒精中毒,所以,限制学生毫无节制的饮酒行为,本也是出于好意。

但如此一刀切的管理方式,逾越了学校管理与学生个人权利之间的界限,其可行性也让人疑惑:学校如何判定学生是否饮酒?学校是否有挨个检查学生是否饮酒的权力?学校倡议校园周边商户不向学生售卖烟酒有多大效果?如若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都不理想,那这项规定的存在价值岂非鸡肋?

说到底,与其说学校抵触的是学生饮酒这件事,不如说是抵触学生饮酒之后产生的各类风险以及校方所应承担的教育、管理责任。

据称,云南艺术学院的禁酒令,甚至还要将学生醉酒后的照片发送给家长。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类“禁酒令”除了维护正常校园秩序和学生身心健康,一定程度上也有学校推卸责任、“规避风险”之嫌。


要我说,这次酒真的有点委屈




要我说,这次酒真的有点委屈


在网友的一片争吵声中,讲真,其实酒也很委屈。古人的酒桌上,既有杯酒释兵权、鸿门宴之类“权力的游戏”,也有觥筹交错、引觞自酌下的《醉翁亭记》《赤壁赋》。

至于“量”,《左传》里有句话,酒以成礼,不继以淫。这大概是最早的“XX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的饮酒忠告。

但如今的“酒桌文化”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被赋予了更多样的场景和更复杂的意义。前些天,山东省坦陈“招商不能靠拼酒”,被称为“山东式自省”,圈粉无数。可见,“拼酒”已经成为一种事关人际关系甚至营商往来的特殊隐喻。


要我说,这次酒真的有点委屈



我很赞同这个说法:当前的酒桌文化,不是酒文化,而是“桌文化”。这种“桌文化”,讲究的是套路,是察言观色,旁征博引,舌灿莲花。以至于喝酒的量,成为了评判诚意和感情的标准,也成为了评判劝酒水平的标准。

甚至有人特意撰文称,“山东劝酒的水准达到了一种艺术的高度,其敬酒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说法,每一种说法都有一套论证,让人觉得不满饮此杯,简直枉披人皮矣。”

大学生的“拼酒”文化未必涉及多少名与利,也未必有多少情感负累,但其拼酒的基本范式大约效仿于此。而这样的“桌文化”,才是学校真正该引导学生辨别之处。

回到这项规定。

《世说新语》里也有个故事,钟毓、钟会兄弟俩偷酒喝,钟毓行了礼,理由是酒是完成礼仪的,不能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无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这个故事倒是给我们提了个醒:

若此项规定确被高压执行,学生正常欲望受到过度挤压,会不会在学校监管之外猛烈反弹,形成更大隐患?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又该如何与酒共处?

我读大学时,有一门选修课就叫“酒与酒文化”,这门课年年选课人数爆满,“酒”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可见一斑。所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酒与酒文化,普及健康饮酒常识,也传递给学生更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之道,为其树立基本价值判断标准,限酒令才不会沦为一纸“奇葩规定”。

对于网友吐槽的各类高校奇葩规定, @光明时评 表示,种种严苛校规,尽管初衷不容置疑,却往往忽视对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作为成年公民的尊重。大学是年轻人社会化的重要节点,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开展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学生迟早要离开学校和家庭的“保护伞”,面临社会上各种诱惑和挑战,饮酒也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具体话题。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年轻人如何游刃有余,有所为有所不为,终究要依靠他们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要是学生会主席让我自罚三杯,我该咋办呢?


• end •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副主编 | 龚孟关

撰文 | 张 扬

※本号内容专属于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