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佈報告:應對機器智能發展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佈報告:應對機器智能發展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來源: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創新研究報告》

第53期(總第254期)2018-9-27

編者按:為實現促進機器智能技術安全和可靠發展以及鞏固美國在全球機器智能的領先地位等兩大目標,2018年3月1日,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發佈《美國機器智能國家戰略》(A National Machine Intelligence Strategy for the United States)報告。該報告分析了機器智能的發展現狀、機遇和挑戰,研究了機器智能對經濟、社會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本文就其主要內容進行摘編。

一、機器智能的機遇與挑戰

機器智能(Machine Intelligence,MI)指機器所具備的一種能力,它使得機器能夠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務。20世紀60年代,機器智能的基礎技術就已經出現,但是直到近5年,計算能力和數據量的發展才使機器學習進展迅速,最終令機器智能實用化。

1. 機遇

機器智能目前已用於某些任務和決策,未來還將結合推理、傳感器數據進一步發展,在無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對來自物理世界的數據進行收集、解讀和處理,利用其在大數據處理上的效率優勢,代替人類做出決策。

智能機器可以幫助人們應對一些最緊迫的問題。比如通過學習大量的X射線和核磁共振數據,機器智能可以發現極早期癌症;通過學習大量植物照片,無人機能夠甄別健康植物的外觀,從而提高農業效率並提高產量;機器智能可以利用建築和道路上安裝的傳感器獲得的數據自動監測以減少建築物的能耗。

2. 挑戰

機器智能有著出錯或被惡意利用的風險。機器智能的不當應用和技術失誤已有擾亂金融市場的先例,損害公眾信任並威脅國家安全。未來10年內,機器智能很可能取代某些崗位,篡改個人信息,降低決策透明度,並加劇社會不公。如果管理不當,將會造成貧富差距加大、社會不平等並引發社會分裂。

2017年夏,中國公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應用機器智能技術追蹤監控畫面上的人員,審查互聯網並預測犯罪行為。2017年秋,俄羅斯總統普京強調了機器智能的戰略重要性。加拿大、法國和英國均發佈了各自的國家戰略,強調機器智能的地位,並確保在隱私保護、公平和透明度方面有規範的規定。

二、機器智能對經濟、社會和國家安全的影響

1. 對經濟的影響

機器智能引發的第一次浪潮已經出現,對經濟的影響將持續擴大。全球企業為了讓其智能產品搶佔先機,紛紛在研發上投入巨資。2016年,谷歌和百度等科技巨頭在機器智能領域投入近300億美元。2017年,全球機器智能早期產品和服務的銷售額超過125億美元,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超過60億美元。

2014—2017年,芯片企業英偉達公司(NVIDIA)的股票增長超過700%。當企業從機器智能開發和相關產品銷售轉到將其應用到企業系統中時,機器智能引發的第二次浪潮將會顯現。機器智能的廣泛應用將產生不亞於互聯網的變革性影響,目前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企業應用了機器智能。2013年,牛津經濟學家一份報告顯示,未來20年,機器智能和相關技術可能使美國失去47%的就業機會。他們認為,機器智能對工作崗位的影響與過去的技術相比有本質的差別,從事低工資、重複性工作的勞動者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卻只富裕了一小部分資本所有者。

以上的極端的情景都不太可能發生,但機器智能必將顯著改變工作、就業、經濟。這些變化是否有利,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決策者和政府現階段所採取的行動。

2. 對社會的影響

機器智能使人們獲得更便捷和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在醫療保健領域,機器智能系統可以提高疾病檢測水平,幫助發現新的藥品和治療方案,針對患者進行個性化治療。在心理健康方面,心理學家正在使用機器智能虛擬心理治療師幫助軍方應對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機器智能為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提供新方案。例如,共享自動駕駛車輛可以緩解交通擁堵和空氣汙染,節省車位,增加綠地面積。機器智能還可以監測海洋中的入侵物種,保護當地漁業和旅遊區。智能電網可以降低能耗、緩解氣候變化。 2017年,自然災害造成了3060億美元的損失,微軟等公司研發的智能系統可以幫助人們監控、模擬和管理地球的自然環境,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機器智能還可以應用於網絡安全、金融服務、教育、交通、基礎設施、製造業等諸多領域。

3. 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機器智能正在引發新的戰略競爭,在未來數十年影響全球力量平衡。中國、俄羅斯等世界各國決策者對此均予以高度關注。製造和應用機器智能技術的能力會決定各國的經濟競爭力。財富、收入和軟實力將越來越取決於研發和應用新型機器智能應用程序的能力。美國的科技行業貢獻了GDP的7.5%,提供超過700個就業崗位,同時科技行業還是幾乎所有行業增長和競爭的關鍵驅動力,機器智能技術將推動產生新的增長點。

機器智能對硬實力也有重大影響,機器智能系統還將促進戰略、戰術和作戰概念的發展。機器智能在商業領域的發展使人們能夠以較低的費用獲得智能系統,這使小的網絡組織也可以大規模損害國家安全。

三、《美國機器智能國家戰略》的建議

為發揮機器智能變革經濟、惠及生活、重塑經濟和軍事平衡的影響作用,美國需要全面的國家戰略,以協調整個聯邦政府和私營部門的工作。該戰略應該有兩大總體目標:一是通過對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的、長期的資金支持來促進機器智能技術安全可靠的發展。通過這種投資,可以為機器智能時代開發更多的勞動力,為機器智能技術創造有活力的商業市場。並充分利用私有企業的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主動地管理機器智能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威脅。二是通過加強創新基礎來鞏固美國在機器智能領域的主導地位。

1. 持續投資機器智能技術的研發

新加坡、日本、英國、加拿大、法國和韓國等國在過去兩年都宣佈了機器智能大型資助計劃,新研發項目將獲得1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支持。2017年7 月,中國宣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後,地方和省級政府宣佈向該行業注入資金高達數十億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美國政府對機器智能的研發投入僅為11億美元,特朗普政府提出的預算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機器智能研究經費扣減10%。

2. 培養機器智能時代的勞動力隊伍

人們關於機器智能方面領導力和競爭力的主要關注點雖然是最新的技術進步,但歸根結底,人才是實現突破的核心要素。新的技術進步很可能會創造出足夠的工作崗位並足以彌補自動化所造成的失業,但當代勞動者面對職業轉型時必然存在障礙。加大對繼續教育和就業再培訓的投資是克服上述障礙的必要手段。同時,還應改革美國教育體系和社會保障網,以確保所有勞動者都有機會迅速完成向新角色的轉型。

3. 構建靈活開放的數據生態系統,促進機器智能的蓬勃發展

機器智能系統對數據需求極大。它們需要海量高質量的數據集來識別獨特的模式和見解。決策者應放寬對美國政府擁有和管理數據集的使用限制。向公眾開放這些數據集有望對開發新的機器智能應用程序產生巨大影響。

4. 制定周密的公共政策,減少障礙並激勵機器智能的應用

美國政府可以通過消除法律和監管障礙以及為應用機器智能提供激勵措施來支持企業採用自動化和機器智能。政策制定者還應採取措施刺激對機器智能技術的需求,擴大機器智能應用市場規模,併為美國機器智能企業發展提供空間。

5. 制定積極的策略,管控機器智能風險

制定完善的策略,管控機器智能帶來的挑戰,有助於消費者建立對機器智能技術的信任,並幫助美國免於陷入發生問題後手忙腳亂的被動局面。同時,必須確保制定的任何規則和管控措施有利於機器智能的發展,而不是扼殺商業機器智能行業。

6. 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引領全球機器智能技術開發和機器智能管理

引領全球並不意味著僅憑美國一己之力構建機器智能能力。建立國際夥伴關係可以幫助美國更快地開發和應用技術,並與世界其他地區分享美國的價值觀、方法和標準。一是美國應與其他機器智能領先者建立研究夥伴關係,以開發新的機器智能技術。二是美國也應考慮利用其他國家的比較優勢彌補美國的不足。三是美國應該加強對國際機器智能標準和治理機構的參與,以加強美國對未來人工智能方向的影響力。

https://www.csis.org/analysis/national-machine-intelligencestrategy-united-states

編譯:鞏玥 羅彧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歡迎賜稿交流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