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發揮“全牌照”優勢 理財子公司蓄勢待發

交通銀行近期宣佈:銀保監會1月4日批准交通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26家商業銀行擬設立理財(資管)子公司。銀行界人士告訴記者:“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快的話,今年一季度就能成行。”

銀行發揮“全牌照”優勢

公開信息顯示:交通銀行擬出資不超過80億元,全資發起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交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註冊地為上海。農行擬出資不超過120億元設立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作為農行所屬全資一級子公司管理,註冊地擬為深圳。建設銀行擬出資不超過150億元,中國銀行擬出資不超過100億元。

《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要求:應由商業銀行作為控股股東發起設立理財子公司;鼓勵商業銀行吸引境外成熟優秀的金融機構投資入股,引進國際先進的專業經驗和管理機制;商業銀行控股的理財子公司不超過1家,參股的理財子公司不超過2家。

交通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短期內,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會發生明顯變化,銀行理財轉向淨值化、打破剛兌之後,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貨幣基金、現金管理類理財等將成為低風險銀行理財的替代品,這一趨勢造成了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激增、銀行居民存款的迴流等現象。長期看,“淨值管理”將逐步轉變客戶理財思維,人們的理財觀念將因此走向成熟。資產配置、“風險收益對等”等投資理念將真正深入人心,在金融科技的大背景下“智能投顧”等工具應運而生,未來零售客戶對個性化、差異化的資產配置需求也將日益顯著。

大型商業銀行具有全牌照的優勢,將進一步發揮集團內銀行理財、公募基金、信託等子公司特色優勢,提升財富管理產品整合能力。同時,“開門做產品”,全市場引入優質合作機構,在公募基金、券商資管、信託、保險等產品領域發揮銀行的平臺作用和渠道專業能力,搭建覆蓋長尾客戶到高淨值客戶的全產品體系,以客戶利益為出發點,為客戶篩選出放心、滿意的產品,為客戶實現價值創造。

真正“打破剛兌”

從零售產品供給來講,短期內零售客戶對低風險資產的需求將會較大。

交通銀行相關人士介紹:2018年,交行加快推出符合新規要求的較低風險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同時快速推出結構性存款、覆蓋全期限且計息方式靈活的大額存單、現金管理類存款等低風險產品。新規過渡期內的2019年、2020年,交行將加速佈局覆蓋全客群的零售理財產品,滿足客戶對現金管理、固定收益、權益投資等各類風險偏好的理財需求,引導客戶進行長短期結合的分散投資和資產配置。

業內人士稱:在過渡期內,需要銀行去做的工作有很多,比如銀行怎麼樣在推進產品淨值化轉型的同時,還能留住客戶,做大AUM,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方面,我們要做好與客戶充分的溝通,幫助他們認識和了解淨值產品,按照他們的自身特點推薦給他們合適的產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銀行要提高資產管理專業能力,提高產品的業績表現,提高銷售系統的支持力度,最終提高產品對客戶的吸引力。”該人士稱。

某城商行行長指出: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的最低註冊資本為10億元人民幣,母行出資部分直接從母行核心一級資本扣除。子公司成立後,投資者之前在該行購買的非保本理財產品會“平移”至理財子公司存續。當然,會遵循法律,讓投資者與子公司重新簽訂理財合同,以及選擇繼續持有還是贖回。理財子公司以其註冊資本為限,對理財產品承擔風險,並計提風險撥備,從而使非保本理財產品真正“打破剛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