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某學校初中一年級作業近20頁卷子,學生減負為什麼越減越負?

近日,有家長將廣安某學校初中一年級學生一晚上的作業截圖至朋友圈,聲稱寫到凌晨12點還有生物和地理各4頁卷子未做,學生實在堅持不住定了第二早上5點半的鬧鐘繼續,學生直喊“遭”不住,家長都喊要崩潰。

廣安某學校初中一年級作業近20頁卷子,學生減負為什麼越減越負?

目前,中小學生“減負”問題再次成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教育改革已進入“深水區”。

學習負擔過重的危害

一般來說,學生的課業負擔是指在接受教育時,在課業方面應達成的任務(主要指紙筆考試成績)和因此承受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壓力。負擔過重不僅必然會導致膚淺,而且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即學習的主動性。

由於中小學課程門類較多、較雜,教學方式又普遍陳舊——機械訓練、簡單重複、題海戰術,至今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校外補課班更是如此)。

給學生適當寬鬆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學生自由發展,使其智慧潛能得到應有的滋養、生髮,從而逐漸形成他們對世界的深刻、獨到的感悟、體任、理解和把握。反之,過重的負擔容易使孩子從小養成急功近利、目光短淺的毛病,不利於學生理智的好奇心、強烈的求知慾、不倦的探究精神的培養,不利於學生批判精神、懷疑精神的培養,不利於不唯書、不唯上,不輕信、不盲從的獨立人格的形成。

所謂“超綱學習”和“超前學習”實際上就是為了在一定的時間內,在同伴中獲得較高的紙筆考試成績,略去了學習知識過程中應有的對知識的探究、質疑、批判、交流、反思和再發現的過程,以犧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長遠發展能力和身心健康為代價,獲得眼前選拔性紙筆考試所需要的較多較難的知識。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主要以死記硬背和強化訓練為主,“動手做”和“動腦悟”的過程大大減少,主要是在考試的壓力下被動學習,感覺到“負擔”過重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一定程度的自主快樂學習是大勢所趨

自主學習是相對於被動學習而言的;探究學習是相對於接受學習而言的;合作學習則是相對於個體學習而言的。在這三種學習方式中,探究學習是核心。與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提出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最終促進創新精神和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真正的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一定是自主學習,而只有自主學習才能使學生獲得自主的尊嚴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教育即生活(杜威語)。學習如果能成為學生健康發展的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其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不斷滿足過程,是在主動的“玩中”、“做中”和“思中”去學,那即使在外人看來學的很累,學生心裡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學習負擔也會大大減輕。

因此,一定程度的快樂學習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應該是必須的。

從本質上來說,中小學生“減負”能否取得成效,有賴於對學生的多元評價體系和制度的建立,有賴於依法治校理念的落實,有賴於整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各位家長們,你們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