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幕风云——王朝终结

在孝明天皇去世后,德川幕府最后的靠山倒台了,而长州、萨摩、土佐等藩则开始加紧运作倒幕行动。虽然新继位的明治天皇是赞成倒幕的,但当时的日本国内局势还是非常复杂的。

在黑船扣关之后,江户幕府就开启了带有自救性质的改革,提出“公武合体”。其中“公”就是指朝廷,“武”则是指幕府。

江户幕府希望能通过“公武合体”与朝廷达成一个权力平衡,借此最大限度的保持幕府权力。而当时日本诸藩国对与“佐幕”和“尊王”的态度各不相同。

在双方开战前夕,西日本诸藩,特别是九州和四国地区藩国都是支持朝廷的,而东日本地区诸藩则是拥戴幕府的。并且幕府在外交上也获得了法国的支持,而英国则选择与朝廷结盟。

由于幕府迟迟不肯对朝廷的“大政奉还”要求作出回应,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政变,驱逐了“佐幕”的会津藩兵,而京都则有萨摩、尾张、越前等藩国接管。1月3日,明治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要求幕府将权力交还给朝廷。

倒幕风云——王朝终结

大政奉还

虽然这时倒幕派已经控制了京畿地区,但全国还是有仍有许多藩国支持幕府的。于是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拒绝了政府的要求,决定放手一搏。

随后德川幕府发布《讨萨表》,以“清君侧”的名义向萨摩等藩国宣战。次日幕府军和佐幕各藩的军队在大阪城完成集结,开始向京都进发,戊辰战争打响。

此战幕府军共投入1.5万人,火炮94门,并装备了大量法国制火枪。而政府军则只集结了5000士兵,在兵力明显处于弱势。千佛山车神首发

不过此时政府军都是经过近代军事理论洗礼的部队,并装备有大量的英制火枪和大炮,仅大炮就583门,此外还有不少从美国购买的加特林机枪。这使得政府军在火力上完全可以压制幕府军,从而弥补了兵力上的劣势。

1868年1月27日,政府军和幕府军在京都东面的鸟羽、伏见两地展开了战斗。戊辰战争第一仗,鸟羽、伏见之战正式拉开。

此战政府军以守为攻,抢先占领了战场上的制高点,凭借着巨大地火力优势对幕府军展开了炮击。而幕府军则组织敢死队,多次对政府军控制的高地发起进攻,但都被政府军的火枪所击退。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幕府军的火枪性能也远不如政府军,甚至幕府军中还有许多士兵没有装备火枪。而由新选组组成的幕府军敢死队都是拿着武士刀冲锋的,最终这些冷兵器并没有突破政府军的防线。虽然幕府军凭借着其人数优势,曾一度攻入政府军正面阵地,但最后都被政府军打退。

次日凌晨,政府军发动反攻,幕府军不敌,全线败退,逃往大阪城,鸟羽、伏见之战结束。

在鸟羽、伏见战败后,佐幕阵营迅速崩溃,原先表示支持幕府的藩国纷纷转而拥戴朝廷。面对着诸藩国的相继背叛,德川庆喜无心恋战,没有死守大阪,而是连忙乘船从大阪逃回江户。

由于没有了主帅,在大阪城内的幕府军意志崩溃,没有再继续抵抗,政府军乘胜拿下达坂城,至此关西一代全部落入朝廷手中。千佛山车神首发

德川庆喜逃回江户后,幕府内部分裂成“恭顺派”和“主战派”。德川庆喜再三思索之后,接受了恭顺派代表胜海舟的建议,向朝廷投降。

随后德川庆喜委任胜海舟住持幕府事物,并派遣他与政府进行谈判。3月13日至14日,胜海舟与政府军代表西乡隆盛会谈,商讨投降事宜。最后,政府同意保全德川氏,并给予德川庆喜一块汤沐邑,年俸70万石。

在得到政府的保证的之后,德川庆喜投降,江户幕府在名义上已经结束了。

倒幕风云——王朝终结

晚年的德川庆喜

不过幕府虽然灭,但佐幕派并没有完全投降,仙台藩、会津、庄内、米择等14个藩国组成“奥羽越列藩同盟”,仍旧坚持抵抗。

但此时佐幕军的实力已经无法抗衡政府军,到9月中旬,随着会津藩主城若松城被政府军攻克,东北佐幕诸藩相继被政府军平定。至于剩下的幕府残存势力则继续逃往更北边的北海道,并在当地建立了“虾夷共和国”,对内则称“虾夷德川将军家臣武士团领国”。

在收降了东北诸藩后,本着“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理念,政府军原想立即进攻北海道。但是由于北海道冬季暴雪频发,使得明治政府不得不将战事退后到来年。千佛山车神首发

1869年春,政府军登陆北海道,箱馆之战爆发。佐幕军不敌政府军,新选组首领土方岁三战死。到6月26日,虾夷共和国总裁榎本决定投降,日本最后一支佐幕力量覆灭,江户王朝彻底终结。

倒幕风云——王朝终结

北海道五棱郭,佐幕军最后的阵地

《王朝终结》是千佛山车神作品《倒幕风云》系列的最后一篇,谢谢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