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一週後,Waymo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得怎樣了?


推行一週後,Waymo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得怎樣了?




“早期乘客”計劃中的一員迭戈里維拉(Diego Rivera)在評價乘坐Waymo測試車時表示,“這就像在迪士尼樂園裡乘車一樣。”

12月5日,Alphabet的自動駕駛子公司在美國鳳凰城郊區推出了首個商業自動乘車服務Waymo One。但是卻有一個規定,只有參與了試駕項目早期階段的乘客才能進入試駕,入選的“早期乘客”(Early Rider)大約400人,而且必須要住在鳳凰城附近的四個郊區之一。→開始收費!Waymo正式推出自動駕駛商業化服務

而現在距離正式投入運行已經過了整整一週的時間,Waymo One 的乘坐感受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推行一週後,Waymo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得怎樣了?

車上依舊配備安全員,運營模式與Uber類似

這項服務和Uber、Lyft類似,乘客在Waymo one的APP上輸入起點和終點後,上面就會顯示估算價格,收費跟其它網約車類似。根據外媒The Verge的測試,從Chandler市中心到約3英里外的咖啡廳,耗時8分鐘左右,費用是7美元多一點,這接近使用Uber或Lyft的費用。

推行一週後,Waymo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得怎樣了?

當然,除了要自費體驗,這些早期乘客還需要對每次坐乘體驗進行打分,以幫助 Waymo 對自家技術進行改進優化。

在Waymo CEO John Krafcik的內部信中,這些早期乘客包括了上高中、大學的學生,視力受損的阿姨等等。Waymo的自動駕駛車輛,送這些用戶去上學、購物、約會、吃飯等日常生活活動。

按照Waymo母公司Alphabet的CFO在Q3電話會議的說法,早在Q3,他們就進行了收費測試,費用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支付租車費用,一部分是“代駕費用”——付給監控車輛運行狀況、在發生問題時進行干預的遠程操作員。

推行一週後,Waymo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得怎樣了?

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在這次商業化運營的車上,依然配備有安全員。Waymo的官方說法是,自動駕駛對於大多數民眾來說,還是一項新技術,所以,他們一方面要考慮用戶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還要讓安全員對車輛運作情況起到監督作用。除此之外,配備安全員,也有法規上的一些考量,畢竟 Waymo 現在拿到的只是完全無人駕駛路測許可證。

自動駕駛系統確實有了質的飛躍,但仍然不夠智能

早期乘客中的一員里維拉表示,從第一次乘坐Waymo自動駕駛汽車至今,他注意到汽車的駕駛風格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車以前行駛的風格很謹慎,但現在更冒進,感覺更像人在駕車,甚至會闖紅燈或某些情況下加速。里維拉說:“我認為一旦這些行為開始正常化,你就無法真正區分機器駕駛和人駕駛之間的區別。”

這與其他早期乘客的公開評論是一致的,他們中的一些人回憶起了早期汽車的一系列問題,後來在提供反饋後得到了解決。來自梅薩的網絡安全工程師亞歷克斯霍夫曼(Alex Hoffman)回憶道,有幾次Waymo自動駕駛汽車被他辦公室附近的一叢大灌木“搞糊塗”了。“我每次都會給出反饋,到第四次的時候,車就能順利繞過它了,”霍夫曼在Waymo發表的一次講話中說。

從路透社的報道中來看,自動駕駛系統確實有了質的飛躍。雖然它仍然不夠智能,但它確實能夠將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不得不說,Waymo公司從2009年就開始的研究,到現在總算有了一些成果了。自動駕駛出租車的上線也標誌著Waymo成為第一家推出商用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

美國《大西洋月刊》近日對Waymo One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展開了實地體驗,結果發現,這項服務在很多細節上的表現都令人印象深刻,但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間。無論如何,這可能都標誌著一個新的時代正在悄然來臨。

在她的報道里,詳細地說出了乘坐Waymo的所有細節。“上週,我穿過陽光明媚的街道,坐進了Waymo旅行車的後座,它的計算能力遠遠超過90年代早期的超級計算機,還用英文和盲文製作了一個標有“開始駕駛”的藍色大按鈕。前排座位上有一個扎著馬尾辮子的年輕男士,但他什麼也沒做,只是全程陪同我們,雙手並沒有觸摸方向盤。”

推行一週後,Waymo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得怎樣了?

她說,她面前有一個屏幕,它顯示了汽車“看到”的抽象視圖:它如何將所有輸入合成為一種“感覺”,從而判斷它在哪裡,周圍還有什麼,以及它要去哪裡。在這樣一段行程中,乘客需要暫時把自己的生命託付給這樣一臺機器人。所以,工程師特意在屏幕上顯示了人們想要了解的信息,讓他們得以知曉機器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

推行一週後,Waymo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得怎樣了?

顯示屏通過完美的細節展示了道路的形狀,一個明亮的旅行車模型沿著自己的道路在世界上穿梭,而其他車輛顯示為藍色矩形。每隔四秒鐘,周圍的其他物體就會短暫顯示出來——樹木、建築、房屋、停車場——很快又消失了。行人則顯示成一個用灰點組成3D人形,下面有一個圓圈,有點像電影裡的鬼魂或魚群。

這位媒體人評論道,“看著踏板自己移動,看著方向盤自己轉動,這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Waymo的自動駕駛汽車遠遠不如“老司機”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給出了這麼高的評價。

一些體驗過的乘客表示,現在的乘坐的體驗比此前要更加成熟,但仍然面臨一些明顯的問題。

例如,當到達人行道時車輛有時會出現急剎車的情況,如果距離行人太近,它還可能會短距離地進行倒車。有體驗過該服務的外媒表示,這些車輛在處理複雜交通問題時仍然“掙扎不已”,遠不如人類司機。

TIMOTHY B. LEE則,表示Waymo One的推出給人的感覺不太像是一項公共商業服務的推出,而更像是測試項目的品牌重塑。Waymo曾承諾將在年底前推出一項商業服務,而且Waymo One在技術上是合格的。但這項服務對公眾的開放程度,似乎並不比Waymo上週推出的早期乘車項目更大。

據報道,在上週四的一次電話交談中,Waymo的一位發言人拒絕透露有多少客戶在第一天就註冊了Waymo One,也拒絕透露有多少位乘客使用了Waymo One。如果有很多人註冊,你可能會發現他們中的一些人會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照片或視頻,但在正式發佈48小時後,還沒有找到任何使用Waymo one的跡象。

從 Waymo 在鳳凰城開始測試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年多,按理說應該對這個區域「輕車熟路」,但從 Waymo One 體驗者的反饋來看,雖然車子跑起來已經比此前平穩順暢很多,但仍然無法達到老司機的水平。

另一方面,鳳凰城的居民對這些測試車也不太「友好」,因為它影響了交通。

推行一週後,Waymo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得怎樣了?

Waymo不會止步於鳳凰城,還打算將自動駕駛汽車帶到更多的城市

過去10年的大多數時間,谷歌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投入大量資金。眾所周知,谷歌在推動與自動駕駛汽車有關的立法,並建立了一支在硅谷“閒逛”的自動駕駛汽車車隊。谷歌母公司Alphabet於2016年年底把自動駕駛汽車業務從X實驗室分拆出去,成立新公司Waymo。Waymo由約翰·克拉夫茨克領導,克拉夫茨克是前現代汽車美國總裁。Alphabet 2016年宣佈,Waymo將繼續推動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發展。Waymo不會自己製造整車,而是與汽車廠商合作。

Waymo表示將不再進一步開發其“豆莢”汽車。最近數年,自動駕駛技術投資方興未艾。在市場研究公司Navigant Research最近發表的對18家公司以及它們開發自動駕駛汽車能力進行研究的報告中,福特和通用汽車等主要汽車廠商名列前茅。

Waymo 轉型和谷歌“豆莢”汽車的叫停,標誌著Waymo 明確表明:它無意製造整車。2016年,Waymo 與菲亞特-克萊斯勒達成合作協議,更好地實現對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商業化。根據協議,Waymo將首先把100輛克萊斯勒太平洋混合動力汽車改裝為自動駕駛原型車。

為整合自動駕駛硬件,克萊斯勒太平洋混合動力汽車的電路系統、動力系統和底盤都略有改動。這些原型車已經在克萊斯勒位於密歇根州、亞利桑那州的場所,以及Waymo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場所內進行測試。

雖然Waymo已經與菲亞特-克萊斯勒達成合作協議,它未來還可能與本田合作。2016年12月,本田宣佈正在與Waymo “正式洽談”在其汽車中整合後者自動駕駛技術事宜。業內人士預計,Waymo-本田合作,將與Waymo-菲亞特-克萊斯勒合作相似,即本田銷售加裝Waymo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產品。

此外,Waymo還擴大了與美國最大的汽車零售商——AutoNation公司以及汽車租賃服務商——艾維士·巴吉集團(Avis Budget Group, Inc.)的合作。AutoNation將提供Waymo車輛;而艾維士·巴吉集團將面向購物者提供自動駕駛汽車服務的“最後一英里”的解決方案。

Waymo的野心並不滿足於只在鳳凰城展開測試。Waymo CEO John Krafcik表示:“我們希望儘可能多的人體驗到我們的技術,我們希望將自動駕駛汽車帶到更多的城市。”官網上也提醒其他地區的無人駕駛擁躉們:“請關注我們的官方博客和Twitter,我們將在那裡更新我們關於‘早期乘客’的最新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