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塑胶衍生许多环境问题,但它难道走不进“循环经济”吗?

塑胶具有质轻、耐酸碱、防锈、防水、绝缘等特性,非金属、玻璃、纸、木材等物质可以取代;然而塑胶不易自然分解的特性,使得消费后的废塑胶容易增加废弃物量。塑胶进入食物链与海洋环境,则会衍生出更多严重的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也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废塑胶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间十分关切的议题。

废塑胶衍生许多环境问题,但它难道走不进“循环经济”吗?


探讨废塑胶资源物是否具备循环经济的潜力,前提应建立资源物质的基线资料,了解塑胶资源物从生产、使用、废弃与回收再利用等各生命周期阶段里的流向与流量。因此物质流分析在转型至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透过物质流可以监测当前经济体中塑胶物质流动的情况,并可藉由循环经济的指标判断废塑胶资源物的循环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改善当前的方案。

废塑胶衍生许多环境问题,但它难道走不进“循环经济”吗?

目前许多回收后的废塑胶资源物未能发挥其循环再利用的价值,其中有几个环节应思考突破点,包括推动绿色创新,强化绿色设计,导入创新思维重新设计产品或制程,让产品可透过组件再制、修理、升级等方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产品寿命终了时则利于回收再利用或分解回归大自然,降低塑胶产品生命周期之环境冲击。

此外,引导建构塑胶二次料创新商业模式,也是发挥废塑胶资源物再利用价值的重要途径,例如共享平台与产品服务化。共享平台系指透过资讯与交易平台,发展各种可能的共享式利用、使用、拥有方法,提高产品的利用率;产品服务化是企业提供产品的使用权,但保留所有权,顾客购买特定能效,企业由提供效能与服务来获利,并能降低能资源的耗用。

废塑胶衍生许多环境问题,但它难道走不进“循环经济”吗?

塑胶二次料面临着重要的品质问题,企业从不同供应商得来的二次料,往往需要进行重复测试,以确认不同来源的二次料品质,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企业使用二次料的意愿。要解决此问题,政府应先行建立二次料品质验证机制,并确立塑胶二次料等级的标准化,对于制成的新产品,则给予环保标章,借此提升产业产品的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