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义、胡廷荣:多尔衮死亡地揭秘

1989年前,由于《清实录》对多尔衮冬猎死于喀喇城一事记述粗略,其死前一年还议过想在喀喇城建避暑山庄之事。学术界便认定并流行清顺治七年(1650),摄政王“多尔衮死于古北口外承德喀喇城”之说。如新型工具书《中国事典》①、《〈清代纪事本末〉白话精评》②对喀喇城的注释、纪连海的《百家讲坛·历史上的多尔衮》等。此说值得商榷。1989年《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出版(下简为《满档译编》),书中记述顺治七年多尔衮边外狩猎事和路径颇详,颇有助于揭开多尔衮此行路径及其死亡地之谜。兹试作新考。

李俊义、胡廷荣:多尔衮死亡地揭秘

一、多尔袞顺治七年边外狩猎路径考

《清世祖实录》卷五十一载:

(顺治七年十一月)壬戌(十三日),摄政王以有疾不乐,率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及八旗固山额真官兵,猎于边外。

此文献未记其路径。率诸王等“猎于边外”的相关记载与其它文献合。

《满档译编》则较详记述了此行路径③。下面按日引出并说明:

(顺治七年)十一月十三日。皇父摄政王身体欠安,居家烦闷,欲出口外野游,故率和硕郑亲王、和硕巴图鲁亲王、多尼亲王、满达海亲王、多罗承泽郡王、端重郡王、瓦克达郡王、贝勒、贝子、公、固山额真及每牛录护军六人、披甲四人前往围场,巳时起程,出齐化门,宿通州河。

────────────

① 中外名人研究中心:《中国事典·清朝》,沈阳出版社,1992年,第2321页。

② 袁闾琨主编:《〈清代纪事本末〉白话精评》,辽海出版社,2006年5月,第68页。

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149、150页。

“口外”,也作口北。泛指今长城以北地区。世人多以去塞外者经行要道所经长城之隘口(关口)代称所到边外之地,如出古北口外、出喜峰口外等。围场,泛指此行狩猎之地,

与此后三十三年(康熙二十二年)才出现的木兰围场无直接关系。齐化门,本为元代京城东城墙之正东门名,明代更为朝阳门,但齐化门旧俗名清初还有沿用。多尔衮出此门是其最初数日前行方向为东行的一个有力证据。当日 “宿通州河”,即宿其东行所经的今北京市通州城区一带。此日巳时出发已是9时至11时,自齐化门到通州40里。伴随多尔衮此行的多位亲王、郡王和地方蒙古诸旗官员就二百余人。

十四日。宿沙甸。……

此“沙甸”,即清代所称“夏店”的另一谐音译写,亦或“夏店”由“沙甸”谐音转来。今称夏垫,在大厂县境。此日行50里。

十八日。宿热河。是日赏和硕郑亲王、巴图鲁亲王备鞍辔之马各一、散马各一;赏和硕满达海亲王、多尼亲王、多罗端重郡王马各一。

由于受多尔衮此行出古北口外一说的影响,不熟悉冀东地理的人可能会把此“热河”判定到承德“热河”。岂不知其次日驻地是东行40里的遵化(见下面引文),故多尔衮此行所到热河绝不可能是承德的“热河”。此遵化之前一宿地“热河”,应是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清直隶幅(7-8页)于遵化西所标注的“汤河”。此汤河东二里、长城南四里处有一历史悠久的著名温泉(今温泉乡驻地),东距遵化四十里(后来康熙多次到此温泉沐浴,很看重这里,既赋诗,又修池)。多尔衮应宿此汤河(或即温泉)地方。“汤”即热水之义,此“热河”应是“汤河”满语的意译。其意虽不错,但不如译为“汤河”更合原意。

多尔衮宿热河之前的十五至十七日这三天宿地缺记。自沙甸到此遵化西40里的热河180里,推断其一行用四日行程到此热河,日均45里,与此前后单日行程相近,符合其“野游”散心的需求(因此行以散心为主,日程安排不紧)。

十九日。宿遵化。是日,赏遵化都堂杨兴国、副将刘永衡蟒缎面貂皮袍各一、备雕鞍辔之马各一;参将张德玉蟒缎面肷皮袍一。

十九日,多尔衮东行40里由温泉到遵化(县城)宿,并赏赐地方将官。

二十日。宿三屯营。是日,赏三屯营副将张真蟒缎面貂皮袍一,带雕鞍、辔头、后鞦之马一。

十二月初五日,宿刘汉河。是日,向皇父摄政王进贡:喀喇沁部多罗贝勒杜棱马七、驼二、牛二十、羊二百;色棱公马十、驼二,牛十五、羊一百五;……赏予杜棱贝勒蟒缎面貂皮袍一、靴一、盔甲一、雕鞍辔一、一股子皮鞍坐之鞍辔一、金盆一、银桶一、银二百两、缎二十;……(按,以上省略号为所略其他进贡和赏赐内容)

多尔衮从遵化转近东北行45里宿三屯营。过三屯营后14天的驻地,《满档译编》皆缺记。三屯营在古松亭关路上,到喜峰口只五十余里,这表明其前行路径无疑是出喜峰口。

李俊义、胡廷荣:多尔衮死亡地揭秘

假如多尔衮从三屯营北30里入向西北的歧路(山路崎岖难行)赴承德附近的喀喇城并死于那里,其死后柩车返京必然走入古北口的就近大路,这与史料(见后文)所载柩车经遵化、石门的路径决然不同。故多尔衮此行出三屯营后未赴承德附近的喀喇城,应是沿松亭关古路北行。

多尔衮一行出喜峰口后以后经今宽城,到平泉县境西北部老哈河(《满档译编》音译作“刘汉河”,详见下段)及宁城县黑里河川的河源区。这一带(尤其松亭关大通道西部)多山林野兽,适宜狩猎,故笔者推断其间必有多次狩猎活动。后来康熙帝多次出喜峰口也是沿此路径到这一带狩猎。

刘汉河,古北口外无此汉文地名(《避暑山庄大辞典》编著者、极为熟悉承德地区的安忠和先生亦如是说)。但喜峰口以北的平泉县境北部恰有与“刘汉河”读音相近的“老哈河”,清初即有老哈河这一称谓(见《中国历史大辞典》)。《满档译编》中把后金时的满文老哈河译成“刘汉河”是可以理解的。其原因有二:清初对满文档案的记载较原始,难免会出现记述欠准之事;译者对这一地区的历史地名不熟悉,也会出现音译汉用字不当问题。

多尔衮一行自三屯营到平泉县境西北部老哈河300里(到柳溪乡约350里),按多数天有狩猎活动推断,用七八天即可到达。其实际用了11天才到达,这很可能与多尔衮狩猎坠马伤膝而在行营养伤的留滞有关(相关文献对这次膝创伤的时间、地点皆语焉不详)。多尔衮十二月初五日到老哈河(刘汉河)营地接受进贡。此营地可能设在老哈北岸今柳溪乡驻地(黄土梁子西十里)附近。沿此河谷西北行到与黑里河川(内蒙古宁城县西南部)的分水岭有40里。

李俊义、胡廷荣:多尔衮死亡地揭秘

多尔衮初六日的活动和宿地,《满档译编》缺记,但清代谈迁《北游录·记闻下》摄政王条①记到此日狩猎活动一些细节:

庚寅冬,摄政王薨于□。初,摄政王膝创,涂以凉膏。太医傅胤祖谓其非宜。是日围猎,值一虎,须尊者射,而众从之。时王创甚,勉发三矢,度不自支。退召英王语后事,外莫得闻也。

再结合《满档译编》记述多尔衮宿喀喇城的文献:

初七日。宿喀喇城。是日,皇父、摄政王病重歇息②。

由上述可推知多尔衮“勉发三矢,度不自支”之日,即其七日“宿喀喇城”“病重歇息”

───────────

①〔清〕谈迁:《北游录·纪闻下》摄政王条,中华书局,1960年。

② 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151页。

的前一天——初六日。这日,多尔衮一行向老哈河河谷上游行进,过中午即过分水岭进入黑里河川支谷八沟道山谷(有今国内著名的油松林区),下午在这里射虎时摄政王发病。此日宿地应在八沟道山谷谷口(与黑里河大山谷交汇)的今黑里河镇驻地大营子,其东70里即喀喇城。假设初六日多尔衮还在平泉县的老河川上游,那他射虎发病后向前日宿营地转移最方便(不超过30多里),显然不可能翻山去百里之外的喀喇城。故其初六日射虎发病在黑里河川八沟道山谷,毫无疑问。

黑里河林区是七老图山林中至今林相最好的地带(今有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当时很自然成为喀喇沁王公为多尔衮和后来的康熙布设围场的重要选地。

初七日多尔衮宿营的喀喇城,位于关内京师通向塞北最重通道之一──松亭关路上。这里曾有燕国防御东胡的城堡,汉代大量屯兵抵御匈奴的要塞(平冈城),明太祖时修筑新城、屯兵积粮,是对抗北元的北边重镇。这里也是多尔衮“病重歇息”及其就近返京都最方便的地方。

《满档译编》又记:

(于喀喇城),初九日,戊子,戌时,皇父摄政王猝崩。②

对此,诸文献所记无歧义,只是详略有别。多尔衮死亡时间在顺治七年腊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晚7时至9时之间(戌时),享年39岁。

二、多尔衮柩车返京路径考

多尔衮柩车的返回路径对探索其死亡地颇有帮助,特予考证。《满档译编》记多尔衮猝死后之事有云:

(初九日)是夜,和硕郑亲王等议,派众固山额真向皇上报丧。十日,哭送灵柩回 府。沿途州县官皆迎于道旁,跪哭候过。

十七日。未时,入东直门。③

上述与《世祖实录》相关内容同。多尔衮柩车于十二月十日从喀喇城出发,

十七日下午1至3时之间达京,共行7天半。柩车回京师行何路径?《世祖实录》卷52载顺治八年正月甲申,议英亲王阿济格罪时,谈及此前多尔衮柩车途中过石门事④:

(柩车)进石门之日,郑亲王见英王佩有小刀,谓吴拜苏拜、博尔惠、罗什等曰:“英王有佩刀,上来迎丧,似此举动叵测,不可不防。”

此石门,古代俗称“石门口”,后多称石门,在今遵化市西45里石门镇。柩车经此地是

───────────

① 胡廷荣,安忠和:《木兰围场开创年代新考》,《中国方域》,1999年第6期。

②③ 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151页。

④ 中华书局影印(电子版),《清实录》(第三册),第408页。

多尔衮柩车走喜峰口路回京的可靠证据。自该喀喇城起行沿此路到京师730里,柩车用了七天半(白天),日均行近百里,这是深冬腊月昼短夜长条件下抓紧赶路的行程安排。

假如多尔衮死于承德府治西南35里的喀喇城,则柩车回京,走古北口大驿道为四百里。(《承德府志·卷七疆域》称承德府治“西南至京师四百三十里”①,今里程221公里②,再减承德至喀喇城的35里。)按每日行近百里,只用4天半即可到达。而此柩车实际所行是七天半,这也能从另一个侧面佐证柩车的出发地,也即多尔衮的死亡地不是古北口外承德附近的喀喇城,而是喜峰口外宁城县清代的喀喇城,今为甸子镇黑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俊义、胡廷荣:多尔衮死亡地揭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口外狩猎路径是出喜峰口的松亭关路,其最后狩猎地在在与平泉县西北部相连的宁城县境西南部七老图山林区。其死亡之地在今宁城县的黑城,其柩车也沿此松亭关路回京。这与清代承德喀喇城毫无关系。

附记:本文选题承蒙内蒙古宁城县周凤玉先生提出,谨致谢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