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羨有好茶,更有好壺泡,好茶又養壺,乃絕配也!

唐 朝盧仝有詩曰:“ 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宜興出好茶。

陸羽《茶經》曰:“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說得就是陽羨茶。經茶聖陸羽評定,此茶被奉為貢品,這才有了盧仝“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詩句。

陽羨有好茶,更有好壺泡,好茶又養壺,乃絕配也!

宜興是我家媛媛 - 一笑而過

陽羨有好茶,更有好壺泡,好茶又養壺,乃絕配也!

陽羨有好茶,更有好壺泡,好茶又養壺,乃絕配也!

唐肅宗年間,宜興專門設立貢茶院,史書記載,陽羨春茶烘培完成之後需用快馬趕在清明之前送抵長安,一刻不得延誤,故有“急程茶”之譽。

到了宋代,陽羨茶不僅受到皇家青睞,更獲得文人的推崇。蘇軾任常州知府時,曾在陽羨置地並依山而築東坡書院,陽羨秀麗的風光大慰蘇東坡的思鄉之情,讓這位文豪發出了“此山似蜀山”的感嘆,這就是蜀山的由來,後丁山、蜀山合稱丁蜀。

陽羨有好茶,更有好壺泡,好茶又養壺,乃絕配也!

陽羨有好茶,更有好壺泡,好茶又養壺,乃絕配也!

蘇東坡是一位品茶的大家,不僅設計出著名的提樑壺,還為陽羨茶留下了“雪芽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餉惠泉”的詩句。還有一則典故,王安石三難蘇東坡中的一難也和陽羨茶大有關係,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症,太醫院囑飲陽羨茶,並須用長江瞿塘中崍水煎烹。因蘇東坡是四川人,王安石曾相托於他順路取水。

陽羨有好茶,更有好壺泡,好茶又養壺,乃絕配也!

然而東坡因貪賞秀麗的三峽風光,船至下峽時,方記起所託之事。當時水流湍急,回溯為難,只得汲一甕下峽水充之。後來王安石試水烹茶,見湯如蟹眼,問:“此水何處取來?” 東坡答:“巫峽。”王安石道:“是中峽了。”東坡回:“正是。”王安石笑道:“又來欺老夫了!此乃下峽之水,如何假名中峽?”東坡大驚。王安石道:“這瞿塘水性,出於《水經補註》。上峽水性太急,下峽太緩,惟中峽緩急相半。太醫官知老夫中脘變症,故用中峽水引經。此水烹陽羨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茶色半晌方見,故知是下峽。”東坡離席謝罪。

各位且看,陽羨茶在當時名氣有多大。

陽羨有好茶,更有好壺泡,好茶又養壺,乃絕配也!

陽羨有好茶,更有好壺泡,好茶又養壺,乃絕配也!

宜興有一鎮名曰茗嶺,單從地名上看,就足見茶業之盛。另外,唐貢山、南嶽寺、離墨山也出好茶,特別是離墨山西南麓所產三國時就被奉為“國山茶”。陽羨綠茶條形緊直鋒妙,色翠顯毫。沏泡後,湯色清澈,葉底勻整,清香淡雅 ,滋味鮮醇,回味甘甜,沁人肺腑。此外,宜興還出上好的紅茶,宜紅名氣雖不及祁紅和滇紅,但卻是烏黑油亮,葉形緊曲秀美,略間白毫幹茶。沖泡之後,湯色澤如絳釅之琥珀,金圈輕漾於水面。茶氣濃郁。

陽羨有好茶,更有好壺泡,好茶又養壺,乃絕配也!

陽羨有好茶,更有好壺泡,好茶又養壺,乃絕配也!

丁山、川埠一帶的人喜好紅茶,特別是用聞名天下的紫砂壺沏泡,風味更是絕佳,真是好壺泡茶,好茶養壺,絕配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