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過昭關》才知道俠義傳承“基因改造”做不到

一個人性格的形成,與其從小接觸的長輩、生長的環境、經歷的遭遇有著莫大關係。人說“三歲看八十”大概就是這個道理。看過平遙國際電影展三項大獎電影《過昭關》後令人頗有感觸,爺孫兩人經歷了一段鄉村之旅後,爺爺身上淡然豁達、樂於助人的精神感染著孫子,這種俠義的傳承是當下“基因改造”做不到的!

電影《過昭關》故事發生在很多中國孩子熟悉的暑假,那是與爺爺奶奶共同度過的暑假。七歲的寧寧由於母親生二胎在即,而被送回鄉下由七十七歲的爺爺李福長照顧。李福長偶然間得到了一個老朋友的聯繫方式,昔日的好友身體病重,時日無多。於是他決定騎著自己的摩托三輪車,帶上孫子去千里之外看望老友。一部中國鄉村公路電影由此展開。

看完電影《過昭關》才知道俠義傳承“基因改造”做不到


淡然豁達的老頭,方言電影的勝利

《過昭關》可以說是繼《無名之輩》之後,又一部方言電影的勝利。在90多分鐘的片長裡,對白幾乎全是河南方言,但絲毫不覺煩悶,甚至會覺得有一些喜感。祖孫之間充滿童趣的對話,鄰里之間充滿關愛的對答,用方言表達出來反而更顯真切。爺孫二人一路遇上不少險阻,公路電影的趣味也正在於此,逃離了既定的生活,開啟了一段未知的旅程。

說來也不容易,這一老一小兩位,一路上竟沒遇上什麼壞人,幫助他們的人,都是他們曾經幫助過的人。聖經中曾說:“愛出者愛返。”善良的人出門在外,遇上的更多的是善良的人。無論是垂釣者、貨車司機、養蜂人……這一路上都是有趣的人。

充滿趣味的旅程,充滿懸疑的生活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見萬中人。世界上有趣的人有趣的事,遠比出走之前接觸到的知曉的更精彩。李福長爺爺已到七十古稀之年,不知道說他是演技好還是說他本色出演。一位經歷過動盪年代對生活淡然面對又俠義心腸的老人,在演員楊太義的表演下活靈活現。

鄉間小路上有小轎車把爺爺的三輪摩托車擠到了田野,爺爺一句“沒事,你先走吧”,實在是超越了太多快節奏的都市人。在路上遇到卡車司機貨車壞了,主動借自己的小三輪給別人購買修理工具,充分展現了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信任。哪怕是在路上遇到了乞討,明知對方的身份可疑,仍願意出手相救。和孤獨的養蜂殘疾人把酒言歡,敞開了聊聊心事……

看到了李福長爺爺對待充滿懸疑的生活中坦然的態度,不由令人感慨:如果是凡事太過計較的人,最好還是別出門了,難怪說旅行能看到一個人的真面目。像爺爺這樣簡單樸實的人,都市中再也難得見,像《過昭關》這樣返璞歸真的故事,也是整個華語電影中難得一見的。

俠義傳承是“基因改造”做不到的

雖一路並不順暢,但七歲的寧寧似乎依然很開心,能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孩子時而抱怨,時而驚喜,小演員的本真的反應也為整個電影增添了不少樂趣。

電影啟用的專業演員似乎不多,素人表演更顯真摯,觀看全片,在流暢的故事中更令觀眾有了代入感。即使是適時的在影片中增添了武俠元素,也絲毫不覺得違和,反倒是增添了幾分喜感。

電影中的武俠元素大多由爺爺向孫兒進行故事講解,他給孫兒講起蒲劇《過昭關》的唱段,伍子胥唱道:“回頭我對東皋公論,你是我子胥救命的恩人,但願過的昭關境,一朝當報你的九重恩!”原來李福長爺爺當年受了兄弟們的恩惠,如今心中最為惦記的也是曾幫助過自己的兄弟。在這個不相信俠義的年代裡,爺爺李福長一直想要報恩的心情,顯得有些過時,但又顯得格外情深意重。

看完電影《過昭關》才知道俠義傳承“基因改造”做不到


爺爺帶著孫兒一路騎行上千公里前往三門峽,哪怕只為再見老朋友一眼。電影《過昭關》的這一路猶如爺爺一生的回憶錄,過完昭關,是潼關,關關難過關關過。爺爺一路給孫兒講解自己的故事,哪怕孫子未必能懂,但在潛移默化之中,孫子學會了爺爺為人處世的方式。這種傳承,可是“基因改造”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祖孫二人一路“過昭關”,不禁令人感慨寧寧有李福長這樣的爺爺實則大福。李福長老人雖沒有腰纏萬貫的家產,沒有學富五車的知識,但卻有著一身俠骨正氣,這將是未來寧寧一生的財富,也是“基因改造”永遠無法給予子孫後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