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战争:新能源汽车“礼尚往来”国产电动车何以反击?

近日网传特斯拉中国工厂计划产能在3.6万辆/年,且这批车仅供中国销售。中国已经成为其海外第一大市场,因此特斯拉才设立工厂就近生产以支持中国市场。看得出来,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国外新能源汽车正意欲大举进入中国。

电动战争:新能源汽车“礼尚往来”国产电动车何以反击?

遥想二三十年前,是传统燃油车在国内市场一路披荆斩棘,有成熟的技术作为后盾。而今,新能源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就已瞄准中国,这样一来,国内即是新能源技术验证的试验场,也成为全球市场的核心所在,面对这样的变化,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该如何反击?

中国汽车市场还会被入侵?

用“入侵”这个词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有些“脆弱”。一则“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还存在不少人的观念里,在燃油车领域可以这样认为,技术上不能有效的抵制外来者。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鹿死谁手还不一定,不管是主机厂家还是消费者都要有这样的自信;二者中国市场足够大,能够包罗万象,不管中国产品还是外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都能找到销路,具有很好的包容性。

电动战争:新能源汽车“礼尚往来”国产电动车何以反击?

那么中国市场到底有多大?就汽车市场大小排名而言,国内汽车市场自从超越美国之后就一直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截止到2018年9月,全国汽车保有量为2.35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21万辆,这个数字相当之巨大。

再看今年1-9月份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5万辆,同比增速达到57%,这其中中国销量就达到了62.5万辆,占比达到全球市场的50%,同比增速更是高达60%,面对如此强劲的市场驱动力,任何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眼馋。其二,自从国家政策补贴新能源汽车之后,加上市场前景巨大,一时间冒出了数十上百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即便最后只有少数能够存活下来,但如此活跃说明这是培育造车新势力的沃土。其三,中国汽车市场现在变得越来越开放,一方面迫于贸易规则的开放,另外一方面是合资企业中的部分自主品牌实在是扶不起来了,必须采取优胜劣汰的手段培育“好种子”,合资车企股比限制放开、汽车进口关税降低等都说明国内市场“越来越好进入”。

电动战争:新能源汽车“礼尚往来”国产电动车何以反击?

国外新能源汽车进入国内会顺利么?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有市场的地方谁都想咬伤一口。从政策上看,国外新能源汽车进入国内市场会比较顺利,特斯拉在中国已经建厂生产Model 3专供中国市场;而至于BBA的纯电动车型将来都会通过其在国内的合资公司国产化之后进入中国市场,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单纯新产品导入,在政策上根本不会有啥难度。加上股比限制放开和汽车进口关税的降低,政策上已经进一步宽松。

电动战争:新能源汽车“礼尚往来”国产电动车何以反击?

但在市场竞争中,要进来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今年1-9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市场份额达到50%,其他国家份额基本都在下降,包括日本新能源汽车新车优势也暂缓。中国纯电动车份额为58%,美国为19%,其他国家都在5%以下;相比较而言,插电混动中国占比为16%,排在世界第三,美国为42%,日本为17%,但是中国插混车型的增长比例相当大,与美、日占比下降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世界市场占比的扩大,很大本分都是中国品牌的功劳,技术实力和整车品质都摆在那儿,在市场终端竞争,外国品牌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很多消费者很看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潜力,购买欲望倾向国内。

电动战争:新能源汽车“礼尚往来”国产电动车何以反击?

再者,补贴政策的变化会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更加健康,从最近网传对新能源汽车乘用车补贴方案看,只有综合续航在400公里以上的车型会获得较高的补贴,据传150-200公里续航的纯电动车将不再享受补贴,而大于400公里的车型将享受4.5万元的补贴金额,也就是说从政策层面会给于越高续航里程的纯电动汽车更大支持力度,发展出更为优质的纯电动汽车。这对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纯电动汽车品牌来讲不算是个好消息,在别人主场碰到比自己品质更好的车型,外来者没有优势可言。同时,对电池密度更高的产品也会有更多的补贴,由于目前电池技术竞争日益激烈,不仅国内、而是世界范围的电池竞争,因此补贴电池能量密度持续稳步提升的产品意义重大。

从另一方面看,“双积分”政策在鼓励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所建树,同时让国外传统汽车品牌有所忌惮,使用行政手段使内外双方趋于实力上的平衡,或者倾向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变相保护。这一切的目的都在于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变得更为强大,对于国外品牌来讲进入中国的门槛就更高了。

电动战争:新能源汽车“礼尚往来”国产电动车何以反击?

中国有灵魂级的新能源品牌狙击对手?

三十年前,对面外国品牌大肆进入中国市场,市场没有抵抗力只有依靠政策绑住他们的手脚,现在逐渐松绑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又是另外一片天,传统燃油车优势不大,但是在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上,中国品牌还是有信心,至少提到新能源汽车几个字的时候,不要说国内消费者首先想起的就是比亚迪,在国外一些市场第一反映也是比亚迪汽车。

电动战争:新能源汽车“礼尚往来”国产电动车何以反击?

在2018年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东亚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表现相对突出,其中日本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很强,而比亚迪、上汽乘用车、北汽新能源等均是表现很好中国品牌,比亚迪更是“灵魂级”品牌,2018年前三季度占到世界新能源市场份额的11%,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4万辆,并且还有大量的订单在手。即便现代、宝马等厂家的新能源表现很好,但是两个相加才是比亚迪的对手。

上汽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和北汽新能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占比也都在6%以上,就销量占比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完全不输于国外品牌,并且诸如长安、吉利、奇瑞等品牌新能源也在强势追击中,各个品牌之前形成了良好层次梯队。

电动战争:新能源汽车“礼尚往来”国产电动车何以反击?

目前需要改变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需要走向高端,缺乏向上的标杆;目前能够完成这一跨越的车型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全新一代唐EV,从唐DM的情况看,全新一代唐EV会有不错的前景。而上汽的荣威MARVEL X也有向上的意愿,但是在续航里程上还需要在提升一下,如果到500km以上必定更受欢迎。

综合来看,针对外国新能源汽车欲大举进入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上还有一定针对性的保护色彩,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放度更高,中外自由竞争的自由度更大。中低端市场中国品牌毫无压力,只是在更高端车型上还不够,好在高端新能源车细分市场份额极小,增长比较缓慢,中国品牌还有时间可去培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