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錦州之戰,毛林二人戰略分歧,南下錦州北上長春誰對誰錯

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奠定了解放軍勝利的基礎,三大戰役之一的遼瀋戰役也是經常被人談起。遼瀋戰役的關鍵就是在錦州的問題上,相信很多人也聽說過關於“戰錦州”的事情。在很多人的眼中,當時的戰錦州也是有著很多問題,如林、毛二人的分歧。

遼瀋戰役錦州之戰,毛林二人戰略分歧,南下錦州北上長春誰對誰錯

在遼瀋戰役初期,主席曾命林彪南下攻打錦州,以此來封鎖東北的大門,對東北地區的國民黨部隊實施“關門打狗,甕中捉鱉”的打法;但林彪的主張卻是北上攻打長春,將國民黨在長春方向的軍隊拖住。然而林彪在攻打長春時失利,無奈之下林彪在主席的指示下,南下錦州。但是在林彪進軍錦州的途中,得到相關情報說蔣介石已經開始向葫蘆島方向增兵,此時的林彪在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進軍錦州的心又出現動搖。隨後在羅榮桓的勸阻與主席的幾封電令下,才徹底下定決心打錦州。

遼瀋戰役錦州之戰,毛林二人戰略分歧,南下錦州北上長春誰對誰錯

林彪對“戰錦州”的猶豫不決,也成為其在1971年折戟溫都爾汗後的“反毛”罪狀之一。其實關於遼瀋戰役的決策過程,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所要探尋的地方。因為在此次戰役中出現了太多的分歧,而這些分歧也是為“戰錦州”的問題平添幾分神秘的色彩。

遼瀋戰役錦州之戰,毛林二人戰略分歧,南下錦州北上長春誰對誰錯

其實就單以遼瀋戰役的形成過程,對於整個東北地區的構想,毛、林二人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說是林完完全全同意毛的做法。二人都想將蔣介石的部隊封鎖在東北地區加以消滅,但在二人在作戰方向上卻出現了分歧。毛主張“卡脖子”,即關門打狗;林提議“託尾巴”,將國民黨的軍隊拖死在東北地區。

遼瀋戰役錦州之戰,毛林二人戰略分歧,南下錦州北上長春誰對誰錯

其實這種分歧並不能說明,林彪是有多麼不服從命令,只是毛、林二人從不同角度出發考慮的戰略分歧。作為前線指戰員的林彪,根據部隊具體作戰情況而做出一些與上級命令不同的結論,這是戰爭時期是最為常見的事情。畢竟上級不在前線,不可能把握住戰場之上稍縱即逝的戰機。

遼瀋戰役錦州之戰,毛林二人戰略分歧,南下錦州北上長春誰對誰錯

對於林彪主張攻打長春的想法,主席也是同意的。當時林彪提議攻打長春,其實就是因為長春地區的國民黨軍隊是蔣介石難以下定決心撤出東北的關鍵。而當時的主席也曾希望能通過林彪的打法來完成遼瀋戰役,但在長春之戰中,事態的發展並沒有朝著林彪所想的那樣發展。無奈之下,林彪改變作戰方針,決心南下作戰。其實不管是北上,還是南下,誰對誰錯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東北戰場的背後,是強大的毛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