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杭州出现超级“打车难”,排队几千人,网约车都哪去了?

元旦杭州出现超级“打车难”,排队几千人,网约车都哪去了?

元旦刚刚过去,杭州网约车“打车难”的新闻和事件,便爆发般涌现出来。据杭州日报报道,一位姑娘跨年夜在杭州,滴滴打车排队1742人,边走边等两个多小时没打到车,最后无奈花了100块打“货拉拉”回家。

元旦杭州出现超级“打车难”,排队几千人,网约车都哪去了?

其实,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这位姑娘还不算 “最惨”。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杭州“打车难”的情绪仍在进一步扩大和蔓延。很多网友都分享了自己跨年夜的打车囧事,纷纷表示“最惨”。比如,有人打车排队到1400多号,最后到了聚会场所年都跨完了,自己连年都能跨成;也有人来杭州跨年,结束后买了返程票,提前一个小时开始打车,结果还是没赶上火车东站的车。

更有网友直言,打车也打不着,要排队,而且好贵,可能再也不想去杭州了。这些个例汇集到一起,呈现出来的便是,杭州“打车不是难而是超级难”的现象本质。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这种超级“打车难”现象,所带来的不仅是杭州市民以及来杭游客的出行不便利,打乱计划的节奏和影响都市生活的舒适度,还会给杭州这座城市这张名片抹黑,影响杭城的都市形象。

进一步看,所谓的影响,小到让游客因为打车难对杭州产生厌恶,大到整个社会层面看待杭州出行的异样眼光。毕竟是处于元旦这样一个特殊节点,这样的负面情况怎样延伸都不足为奇。这样的损害造成后,损失难以估量,后期也很难修复,会产生持久的痛,而这是任何热爱杭州热爱生活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再回到网约车超级“打车难”的现象上来,要知道在人们的潜记忆里,杭州打车并没有这么难,以前还是相对便利的,可为什么最近几个月却异常艰难,直到元旦迎来了终极大爆发?如此现实差距的症结需要厘清。

元旦杭州出现超级“打车难”,排队几千人,网约车都哪去了?

要知道,乘客数量在如此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有巨大变化的,那原因便指向了一点,那就是网约车数量的极度紧缩。滴滴杭州方面表示,最近几个月来,平台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大力推进网约车合规化,清理了不少无证司机,运力受影响较大,造成了打车体验的下降,为此表示抱歉。

具体来说,相较于此前几个月的数据,在杭州叫车接单率下跌超过20%,使用滴滴发生排队的订单占比从30%上涨到近60%;同时,打车等待时间也翻倍了,西湖景区及旅游景点周末仅平峰时段排队超过40人,平均等待时长超过半小时。12月雨雪天气,阿里巴巴、网易等下班打车高峰时段,出现了排队超过200人,等待2小时以上的情况。

当然,这些只是正常时段的状态,在元旦期间,只会更严重。有网约车司机晒出了一组数据,附近两公里的订单数量为13850,可空闲车辆只有12辆,形成了1154比1的比例,可谓恐怖。

这样的对比意味着就算等到天亮也打不到车,也说明在运力如此紧张的现实下,网约车的本身存在也失去了意义。而且,运力紧张的尴尬得不到疏解,谁也不敢保证元旦的超级打车难以后不会成为常态情况,那网约车的意义则真的是被消解得一干二净。如此下去,不仅是出行服务与便利的倒退,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倒逼,杭州需要警惕,全国其他城市也需要跟着反思。


元旦杭州出现超级“打车难”,排队几千人,网约车都哪去了?

面对超级“打车难”背后的超级“运力紧张”问题,也不是没有疏解途径。还是要变通的看待网约车的发展,科学合理有序逐渐规范网约车合规化,而不是一蹴而就。盲目执着于网约车的清理与整治,超级“打车难”问题也会源源不断产生,并触痛民众和社会文明,这一点要认识到位。

说白了,并不是不让整治网约车,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推进。所追求的现实状态应该是,网约车群体能得到有效规范,城市的出行服务和便利也能得到最大程度保障。两者的兼顾与平衡,才是整治网约车最该有的样子,否则,难掩“丢了西瓜捡芝麻”的尴尬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