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桑不上樑,槐不下堂”,為何這麼說?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依舊流傳著許多通俗易懂的俗語,俗語在我們大多數人心中都有那麼一些印象,俗語不僅是一種文化,更重要的是體現過去農耕時代農民的智慧,與真實生活寫照。

農村老話“桑不上樑,槐不下堂”,為何這麼說?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些俗語,都是簡短明瞭,句句在理,在書本知識上是找不到蛛絲馬跡,只有在生活中才能體會到這些農村俗語的真實感!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句“桑不上樑,槐不下堂”,都知道多數的俗語都是一些禁忌,這句也是如此!

農村老話“桑不上樑,槐不下堂”,為何這麼說?

農村過去蓋房和現在可是大不一樣,過去蓋房要看日期,看風水,而且傳統的蓋房連木材也是有講究的,說到木材結構的建築,對於富裕人家來說,木材當然要選好的,比如松木或者紅木來建房。而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只要結實實用就好。但這種木材農村人都知道,一種是桑樹,一種是槐樹。桑也就是喪的諧音,槐就是壞的諧音。

農村老話“桑不上樑,槐不下堂”,為何這麼說?

這句俗語其實與“頭不頂桑,腳不踩槐”意思相似!在過去人們心中都向往美好,都想“逢凶化吉”,隨意在建房的時候,桑木是不能當做大梁使用,頭頂桑不吉利。 而在過去農村建房都有門檻,門檻是人們經常進出的地方,所以門檻也不能用槐木,槐諧音“壞”,讓人覺得出門遇到不吉利的事!還有就是過去農村房子建好後,還要做一些傢俱,做傢俱木匠也是非常講究的,比如我們經常聽有人說“床不離半,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對於現在年輕人來說,很少有人知道是什麼意思,說的就是:床不離七,七的諧音就是“妻”,也就是伴侶的意思。棺不離八,八的諧音是“發”棺材在古代稱之為“喜材”。“桌不離九”,九的諧音是“酒”,這句大家都知道,有句話叫做“無酒不成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