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110托付“后事”接警员一语“还魂”

2019年1月10日是全国第33个、北京市第23个“110宣传日”。北京警方在京举办了“警民牵手110,共创平安迎大庆”的主题宣传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110,由最初的匪警电话变迁为综合性报警服务平台。2018年北京市公安局110共受理630万个求助电话,12110条短信、APP平台报警2.2万个,收到群众锦旗、信件、电话等各类表扬212次,通过社会联动机制与非紧急救助服务系统,共同维护城市顺畅运行、解决群众非警务求助电话200余万。

接警员一语惊醒“梦中人”

2018年1月25日早上6时,张女士打来电话向110托付“后事”,她因买房被骗,父母的毕生积蓄和亲友的借款又被全部骗光,而选择走上自杀的绝路。接警员魏铭淇静静地倾听,希望张女士将厌世的戾气发泄出来,话筒不时传出轻微的“咕咚”声,有时还发出“嘶”的声音。

“你喝酒了?”魏铭淇问道。

“嗯。”

“别喝了。”魏铭淇娓娓劝阻:“喝醉了,烦恼就说不出来了。”

“没事,走前有人陪着挺好,现在满屋子都是天然气,一会儿我就没有烦恼了。”

当时是六点一刻,早起的邻居该做饭了,别说火苗,就是开灯发出的电弧火花都会引发爆燃。魏铭淇一键接通999准备救援,并突然厉声断喝:“死!很容易!”张女士瞬间被镇住。

“你想一了百了,一死解脱,可你解脱的了吗!谁去指认骗子!让他逍遥法外继续伤害无辜吗!”

张女士喃喃地说:“可是没有办法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警察就是打击这些犯罪分子保护人民的……你父母怎么办,借款是让年老的父母偿还吗!你是想让爸妈被亲友戳脊梁骨吗!”魏铭淇用句句戳心的语言,缜密的逻辑唤起了自杀者求生的欲望。

最终,张女士被赶去现场的救援人员救下。

在北京,110最高峰时一秒3.5个电话呼入,一分钟面对207名群众求助,一小时60分钟无暇,一天24小时无眠,一年365天运转;平均每分钟有11人次警力抵达现场,每小时685人次警力冲锋在一线,每天1.2万次警力为各类警情奋战,每年430.8万次警力第一时间确保报警人安全。

仅靠碎片信息拼出报警人位置

作为济危救难的第一响应力量,目前,北京市110已与119、122、999等局内外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最大限度整合社会急救力量,发挥合成作战力量,取得1+1>2的效果。

2018年5月2日凌晨5时许,接警员王建华的听筒里传来微弱的求助声:“110,救救我,我掉井里了。”从报警人表述的语调和语言逻辑顺序,王建华判断出他是酒后坠井,头、胸、背全身多处受伤。由于报警人处于醉酒状态,不仅忘记亲友电话号码,连锁屏密码也想不起来。接警支援机制瞬间启动,接警支援团队按照工作预案分工合作,仔细聆听、甄别报警人含混、支吾片段的言语,同时,王建华找到了一个关键词——瀛海。应急联动机制启动,999已出车、119在路上,大兴分局民警摸排瀛海地区所有井口位置,各方力量在36.79平方公里展开搜救。

“困……”王建华从话筒里听到报警人含糊的声音,紧接传来身体摔倒的声音,随即通话中断,手机关机,一切归于沉寂。与此同时,接警支援团队从报警通话中梳理出关键词“木板、砖头”,判断出,这是拆迁工地特有的物件,随即推测报警人很有可能就在瀛海拆迁地区笃庆堂。排查方式即刻转变,由地区大范围拉网搜索改为社区警务室民警带领在固定区域小范围收网搜索。最终,报警人获救了。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2018年北京警方通过110现场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12万余人,接警服务水平、警情流转效率、反馈综合质量、出警处置水平和群众总体满意度全面提升。同时,110接警中心与反电信诈骗平台依托平安行动实时联动、联网,通过电话劝阻和回访电话等方法阻拦、唤醒被诈骗群众10余万人,有效避免群众损失20余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