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美好|中國琉璃第一人戴舒豐:生活不是越貴就越好,最好的東西往往都是免費的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 美 · 好 · 書 · 系 ·

發現商業之美、發現生活之美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戴舒豐

琉璃藝術家&中國琉璃第一人

1997年赴英學習琉璃藝術。2000年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系任教。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琉璃藝術專業,建立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琉璃藝術專業委員會。

2000年舉辦了琉璃藝術個展“戴舒豐琉璃藝術展”,2001年參加“國際科學與藝術展”,2013年參加盧浮宮舉辦的國際非遺文化作品展。

本文選自《向美而生:眾人受美的召喚》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01

印象記

一院子的陽光。兩棵櫻桃樹。我們站在陽光碎影裡,伸手摘取枝頭的果實,彷彿回到了無憂的孩童時光。

藝術家戴舒豐的工作室,位於北京遠郊的一個地方,翠華山腳下。出租車開著開著,恍惚已經找不到路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院子神奇地出現在眼前。

這次採訪不像是採訪,倒更像是一場郊遊,我們在櫻桃樹下聊天,在他自己設計、建造的房子屋頂遠眺天空,在他的琉璃燒製車間與作品間徜徉穿行,或是坐在碩大的灶臺邊上享用他親自做的鐵板燒。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話題自然而然落到了藝術與生活的關係上。

琉璃是意外的藝術,也是一場發現之旅。無比複雜的工藝流程,以及相伴相隨的精細控制,近千攝氏度的高溫的熔化,還有琉璃在不同光線下的變化,都深深吸引著戴舒豐。繼而,他開始發現琉璃這種材料所蘊含的某種特性,如脆弱與鋒利,都與人性何其相似。這也引領著他往藝術更深更遠、也更廣闊的領域去探索。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戴舒豐作品《靜謐的海底》

戴舒豐說,生活不是越貴就越好,最好的東西往往都是免費的。

他說,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細胞,每一根毛細血管,都要發揮到極致,讓它們都去享受,去體會上帝給我們的禮物。

草香,花香,生活,藝術——無非都是,上帝給的禮物。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02

訪談錄

每種材料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徵

周華誠:您現在的創作主題是什麼?

戴舒豐:關於人性方面的。這是當代的一個話題。讓傳統工藝和技術走向當代。

任何文化,如果一直停留在過去,不往前走,不發展,那就沒有未來。所以我們就要在現代技術基礎上,研究和探討傳統文化的出路,這會更加有意義和有價值。

我可能會做系列傳統人物,即把傳統的人物還原到人性的角度。用的是最傳統的造型、工藝和最現代的表現手法。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戴舒豐作品《消失的白》

周華誠:這些琉璃作品是在哪裡燒製的?

戴舒豐:就在這裡。靈山梵宮的《華藏世界》是最大的一件琉璃作品,也是我們一個團隊做的。

琉璃工藝特別多,特別複雜。做完模具,還要翻成硅膠模,硅膠模上面再翻蠟模,把蠟修好之後,再翻成耐火石膏模,然後再把蠟脫出來,脫出來之後反過來再把琉璃放進去燒,讓它慢慢熔化,再通過升溫、恆溫、退火,一點點把應力消除掉才形成。

消除之後,琉璃的硬度也合適了,就不會裂了。越大越厚越麻煩,當然,小也很麻煩。

前面是雕塑的工序,然後才是琉璃的工序。琉璃的工序最後是鑄造,鑄造完之後冷加工,打磨、拋光。

尤其是需要拋光,你才能夠解放它,讓一塊琉璃在你的手裡面變成一個晶瑩剔透的物件。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戴舒豐作品《漂移的融化》

周華誠:琉璃的創作就是工藝本身。

戴舒豐:我們的創作,其實就是工藝的本身。只是環節很多,每一個環節的創作都要有不同的思考。首先你要了解不同的材料,每一個工藝,像石膏、琉璃鋼、硅膠、蠟……各自的特性是什麼,怎麼控制它。

藝術最終還是要回到生活本身

周華誠:您現在的狀態是怎樣的,如何定義它?

戴舒豐:我大部分時間在北歐的芬蘭。在那邊做點琉璃,也做點研究,其實是一個半退休狀態。

周華誠:其實藝術最終還是要回到生活本身,就是教人怎麼去生活。

戴舒豐:我這兒有兩棵櫻桃樹,自己設計了鐵板燒。鐵板燒的火是三相電的,我燒琉璃也是三相電的,我經常在燒製琉璃的窯裡面烤火雞。這裡有桑拿房。冬天和秋天,我的書房可以直接感受外面草木枯黃。我這裡經常被家居雜誌報道。

在吃喝玩樂的藝術家的工作室吃喝玩樂。工作都是捎帶的。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態。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周華誠:我覺得這個很奢侈,這是心境上的。您要真的能夠遠離市中心,遠離城市,需要心態上的富足。

戴舒豐:這個真的值得去探討一下。你說雲南山區的人,他們真的就不如北上廣的人幸福嗎?大城市很多年輕人,有文化,卻在疲於奔命。為什麼他們要待在北上廣,就因為北上廣的機會多,能夠掙錢。他消耗的東西呢?你的獲得,跟你的投入,完全不成正比。

一個有文化、有深度的生活方式、生活狀態,首先得對生活禪意有理解。你不知道活著為了什麼,你的目標是什麼。為了更好地生活,要提高對生活的感受能力。

用藝術的方法來享受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周華誠:您現在生活和創作所佔的比重如何?

戴舒豐:現在一年當中,就三四個月在創作,其他時間在生活。確切地說是,在生活中體驗和感受。

無論你做當代的也好,做傳統的也好,做觀念的也好,創作如果沒有生活,沒有感悟,你做出來的東西就是形而上的東西。藝術還是需要你去體驗的。

這就是我的生活理念,和藝術理念一致。讓我們的身體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極大的釋放和享受。無論是哪一方面,每一根毛細血管,每一個感官,都得到極大的釋放。

周華誠:這種身體的敏感度,對藝術創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戴舒豐:非常重要,因為你能夠捕捉到很多精彩的、精微的細節。藝術家往往都是很敏感的,神經質的,他能夠捕捉到特別微妙的東西。這種微妙的捕捉,還在於你平常的訓練。所以要把我們每一個毛細血管都訓練到超級敏感的狀態,捕捉到那些瞬間。

一個人,原來還可以這樣子生活。我們吃剛摘的櫻桃,配著好紅茶,或者是清茶,原生態的東西。你在跟自然的接觸當中,真正迴歸到這種狀態。

科技發展太快了,我們跟不上了。跟不上怎麼辦呢?那就從最原始的狀態裡面去捕捉,重新找回人性。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周華誠:當時為什麼會對琉璃材料特別感興趣呢?

戴舒豐:琉璃這個材料非常吸引我,在於它琉璃材料的特性,非常適合我來表達我的東西。它對光的運用,對虛實空間的運用,它的透明度,清晰、混沌的演變,它的脆弱和堅硬、鋒利,都很吸引我。尤其是它的脆弱和鋒利,是人性裡面兩個非常有魅力的地方。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戴舒豐作品《光的痕跡》

周華誠:與人性相通的地方。

戴舒豐:對,材料的特性和人性。我們在研究的時候,慢慢地研究到材料自身的精神,把人的屬性和材料的屬性結合起來,我認為找到了比較適合我開發和研究的一個材質,所以產生興趣了。那四年的學習,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戴舒豐作品《蓮的心事》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本文選自《向美而生:眾人受美的召喚》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1

《向美而生:眾人受美的召喚》這本書,是為詮釋靈山及拈花灣所倡導的禪意生活為核心的美學境界而著。

創作團隊採訪了十六位學者、藝術家、建築師、生活美學家,圍繞靈山現象,探究與呈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東方式人文生活方式與現代人的精神訴求,我們希望它對於中國的新工匠和新工匠精神,能有所助益。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向美而生

與美好邂逅

馬上預訂

遇见美好|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生活不是越贵就越好,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