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人生的选择有多少种,我们终究要看别人的人生,过自己的生活

无论人生的选择有多少种,我们终究要看别人的人生,过自己的生活

我曾经在昏黄的灯光之下,看着一本本书,试图在书里找到我想要的东西。可能我并不知道我要的是什么,可我知道我需要从别人的生活里,从书的世界里,找到我自己的影子。哪怕似曾相识,哪怕那些事,那些人都与我无关。

在芸芸众生里,我很渺小。每时每刻,我都需要在生活里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或许那时候我会觉得我的存在是有意义。所以,我闲来不忘读书。我看哲学,看历史,看散文,看了许许多多别人的人生和思想,最后发现,看的再多,我还是成不了别人,我是我自己,只能是我自己。

在那些浮生如梦的日子里,有人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有人让生活充满了趣味,有人凄凄惨惨戚戚,有人“江中一壶酒,对影成三人。”每个人的生活都与众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在活着,只是活法不同。

对于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且清楚自己的道路。是一事无成还是大器晚成,这个谁也不知道。所以我们都在看别人,眼睛里来回看到的是别人的生活,心里却不断的问自己我的生活是什么?

我们其实都在疑惑,有很多很多未解之谜。人生那么久,谁也不想过早的给自己画上句号,更不想立马看到答案。那些一眼就能看到的结果,谁又能知道那是否就是真的。或许那不过是一次我们内心的自我选择。

无论我们的选择有多少种,最后,我们还是会走向和变成那个唯一的自己。因为所有的选择,是以你对它的实现为终结的,在它到来之前,我们只能默默的走下去。

对于选择这个话题,青年作家刘汀就曾在他的作品《浮生》里写道:“眼睛里有别人的生活,且清楚自己的道路,这是我在这个阶段能想到的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所该有的两个坐标。我只愿自己的双足,能站得越来越稳,以保证此后的道路不太偏离这坐标。”

无论人生的选择有多少种,我们终究要看别人的人生,过自己的生活

就是因为不想偏离这坐标,所以这些年来,刘汀从不去用自己的想法去定义什么,所以他的作品,他的文字,我们总找不到焦点,找不到真正的核心,或者说是我们很难给他去定义他得到了一个什么结论。

事实上刘汀就是这样一个固执的人,固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写自己的文字,借文字写出一部用诗心对生活不懈的追问。他的散文和我读过的散文差别很大,是无数个片段组成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对于散文而言篇幅巨大,动辄一万多字的叙述,读来让人不求甚解,却又发人深省。

就在冬至的这天,面对着窗外的雨雪风飞,手捧着这本刘汀所著的《浮生》,我就被这本书里的一个个故事吸引。这些故事真实得让我觉得就像一场梦,却又让我心疼、感慨又疑惑。

作家都是心思通透的人,他们善于发现生活的与众不同,进而去放大这些普通人注意不到的点。很多人写作,一种是告诉别人什么,还有一种是想去梳理自己的一些想法。对于我而言,写作就是想去告诉别人什么,但写作对于刘汀而言,是想帮自己理清一些事情。

面对生活,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困惑和疑问,想去找到答案,进而去做一些尝试。刘汀也有这样的疑惑,所以他会把这些疑惑总结起来,一旦他觉得能帮他解答问题了,他就会写成一篇文章。他写作品似乎从不管读者会从他的作品中得到什么,他只期望有人真的学到了什么,那或许对他而言是最好的收获。

无论人生的选择有多少种,我们终究要看别人的人生,过自己的生活

这些积累和解惑的过程让刘汀写出了这样一部散文集《浮生》。曾记得我上一次看书也看过类似名字和主题的散文书,其作者就是号称“文宗”的梁实秋。他的《浮生如梦》这本书当时就对我影响很大,在他的这本书里,他向我们传达了他的一种生活观和价值观,读来让人对生活更加热爱。

浮生如梦,我付出的是真情,这句话是对梁实秋散文的最好解答。把人生看淡,却又认真生活;把生活看透,却又付出热爱。在急速变化的时代,守住内心的真与爱,这就是是梁实秋《浮生如梦》告诉我们的美好生存之道。

看完梁实秋关于“浮生”的认识和了解,再去看刘汀的散文,你会发现同样是《浮生》,每个人的解读都不同。但有一点不变的是,“浮生”这个词,它本生带来的意义和背后的含义是不变的。

“浮生”一词最早是出自庄子的《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在这一篇文章中,老庄学派把人生在世的空虚不定称之为浮生,意思是空虚不实的人生。

因为人生本就如梦似幻,又如泡影,所以在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篇序里,李白提出了浮生若梦,他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浮生如梦,为欢几何,这句话自古流传至今,依然如魔咒。人们解不开人生的疑惑,抓不住时间的脚步,一辈子就像梦一般缥缈易逝,抓不住也放不开;我常想,如果把人生看淡,却又热爱生活,那么那些劳苦愁烦、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和消受的,那么多年后不也同样消失了吗?那人生究竟还有什么是不能看淡的呢?

无论人生的选择有多少种,我们终究要看别人的人生,过自己的生活

这就如《金刚经》里的佛语有言:“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对于这句话,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我所要表述的是,浮生如梦,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我们不能执着于看表相,而是透过表相看本质。

也许现在的我们并不知这句话真正的的含义,但这句话里形容的如梦,似幻,如泡影,却也能让我明白时间的重要性。有人想到这句话会把时间和哲学联系到一起,但也有人会把它和泡面联系到一起。

刘汀在他的《浮生》的梦幻泡面里就为我们解读了他对于浮生如梦的理解。泡面本是日常用品,难登大之堂。但刘汀却把它和这句高深的佛语放到一起,用来怀念曾经那些有泡面的日子。他不禁感慨,大多数人的生活本相,不过是如梦幻泡面,如露亦如电。

泡面是生活里的重要食物,但只有在深夜才能发挥自己的特有价值。泡面背后不只是泡面,还有我们看不到的悲伤。每个夜深人静,或许我们都会恐慌,这种恐慌来自于未知和不确定的人生。或许我们从未发现,再没有一种食物让我们既喜欢又厌恶,但却恰如其分。

无论人生的选择有多少种,我们终究要看别人的人生,过自己的生活

在《浮生》这本书里,刘汀不断在他的作品中追问人生,追忆过去。他将那些尘封在过去的记忆一遍遍梳理重组。在《别人的人生》这篇文章里,他就反复的去写他看到的别人的人生,再联想我们自己的人生,最后不禁感概,我们还是太过普通,普通的只能看别人的人生,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这就如我常常会看到身边的人个个功成名就亦或四处旅游,我会羡慕不已。想象着那个人是我就好,可是那终究不是。或许我看到的别人的生活,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场梦幻泡影。可对别人来说,只有向别人展示了自己的生活,那样活着才会有意义。

身边的朋友考上了公务员,成了国家干部,那时候知道消息的父母总是向我投来希望的目光。他们不断的唠叨着,鼓动我也去考公务员,可我知道,我不喜欢。我能想象得到,那个考上公务员的朋友,她也未必就喜欢她的工作,不过只是为了活着而已。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人和人之间不就是如此吗?我们和别人谁又能知道对方的快乐和不快乐呢!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能真正的知道,别人在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我们却能在他们生活的表相里看到真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看别人的生活,只不过是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自己,仅此而已。

无论人生的选择有多少种,我们终究要看别人的人生,过自己的生活

还记得每到过年的时候,有许多农民工要不上工资,于是有人公交车纵火,有人跳楼自杀,也有人聚众闹事,到最后不是悲剧收场就是拿钱回家。那个时候,有的人把这一起起的事故都当成了故事,也有人看成了笑话,但只有置身于此的人才会懂他们的绝望和悲痛,如果可以活着,谁愿意选择死亡。

说到底那些众生百相的悲苦,除了当事人懂,谁又能知道,也许经年之后或者转瞬之间那些痛苦可能是自己呢!这就如人人知道电瓶车自己私自接线,漏电导致行人或者小偷被电伤或者死亡,但当事情发生之后,当悲剧重演了一遍又一遍,所有人只当是那是一个故事,过了就过了,但到了自己依然我行我素。在那些别人的生活里不去看到自己的人生,最后只能遗憾和悲剧收场。

在这本《浮生》里,刘汀每一篇都在提问,他问了很多问题,但他也没有找到答案。整部作品都在发问,有时候我在想他在写文的时候在想些什么?他写的是散文吗?但我知道他不过是一种控诉和一种质疑。或许连他自己都没发现,对于生活他就像一个迷途的羔羊,在冲破层层迷雾,与众生百相中觅得真知。他要的不过是浮生如梦,如梦幻泡面,如露亦如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