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去银行,想用祖传国宝兑换现金,可人们看见此物后却将其损毁

晚清政府在中国历史中,绝对算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存在了。当时在皇室宗亲当中,奢侈之风流行,铺张浪费更是屡见不鲜。至于说国家的积贫积弱,他们完全不理不睬。以至于列强频频入侵,国土也被一块一块分割了出去。而最让人感到诧异的是,个别皇室宗亲,为了日常的挥霍,不惜贱卖了祖产,甚至还包含了祖传的纯金大印。

提起“豫亲王”这个爵位,熟悉清朝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清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也是清朝开国时,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所谓的铁帽子王,意思就是可以世袭罔替,爵位、待遇不会随着继承人的改变而降低。而首位豫亲王,便是我们很多人都熟悉的,清朝开国元勋——多铎。他也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

男子去银行,想用祖传国宝兑换现金,可人们看见此物后却将其损毁

在十四岁那年,多铎便开始了戎马生涯。由于作战勇猛,深得皇太极的信任,因此皇太极出征时,常常带着他南征北战。1644年,多铎和多尔衮带领铁骑入关,打败李自成,又平定了江南一带,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开国之后,多铎就被封为了豫亲王。

在此之后,由于受到多尔衮事件的连累,豫亲王的爵位曾一度被降为信郡王。到了乾隆这里,为了表彰开国功臣的功绩,表现大清朝的天恩,才将信郡王爵位,再次提升到了亲王。而豫亲王,则正式成为了铁帽子王,可以永世流传。

男子去银行,想用祖传国宝兑换现金,可人们看见此物后却将其损毁

在整个清朝历史当中,豫亲王这个爵位,一共传了九代,此外还有五位信郡王。而最后一任豫亲王,就是爱新觉罗·端镇。不过,他的命运,要比之前的亲王差了许多。出生后不久,端镇便赶上了革命浪潮。在还不怎么记事的时候,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便颁布了退位诏书。大清王朝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溥仪宣布退位以后,南京临时政府也并没有对其作出严厉的惩罚。相反,在和清朝皇室代表经过商定以后,双方签署了《清室优待条件》,皇室成员居住地不变,溥仪依然住在皇宫当中,而各个亲王,依旧住在他们的亲王府里。不仅如此,每年南京政府还会给溥仪一大笔钱,用于他日常的开销。

男子去银行,想用祖传国宝兑换现金,可人们看见此物后却将其损毁

只不过,在这份条约当中,豫亲王除了保留了自己的庭院之外,似乎并没有得到额外的好处,他们的经济来源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之前背靠着清廷这可大树,吃的用的自然不会发愁,可如今去哪里弄钱呢?其实,南京政府给溥仪的钱并不算少,可清王室在花钱上一贯大手大脚,这些钱,还不够溥仪一个人挥霍的。至于其他亲王,只有各想各的注意吧。

当然,如果按照普通老百姓家的生活标准来说,豫亲王家的存款,也足够他们用了,可是,亲王府的人又有几个是省油的灯呢?由于端镇的年龄太小,因此此时豫亲王府的掌权人,其实是端镇的母亲。这个女人,也是从小享受荣华富贵的主儿,压根受不得一丁点的穷。不过这个女人也不简单,她居然把主意,打到了豫亲王府的房子和地皮上来了。

男子去银行,想用祖传国宝兑换现金,可人们看见此物后却将其损毁

就这样,为了维持家里庞大开支,在1916年,她的母亲就把这座有着300年历史的豫亲王府,连房地带地皮,一起卖给了美国的一家石油公司。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这种行为,虽然一开始遭到了其他皇室成员的指责,不过在此之后,他们也居然纷纷效仿,竞相走上了变卖祖产的道路。

那当初的豫亲王府有多大?又卖了多少钱呢?当初的豫亲王府位于今天的北京市东城区,占地150亩,整个王府的布局,和紫禁城的外朝与内廷极其相似。包含了正门、大殿、后颠等建筑,而端镇母亲当初,则以12.5万美元,卖给了美国人。要是放在现在,这座院子恐怕已经值上亿元了。

男子去银行,想用祖传国宝兑换现金,可人们看见此物后却将其损毁

而美国的这家石油公司买下亲王府后,也没有乱用,先是将里面的建筑全部拆除,之后又请了著名的建筑师做了重新规划,修建了一所中西合璧,设施完善的医学院极其附属医院,这便是如今有名的北京协和医院。而她卖了王府以后,豫亲王其他后人便不干了,纷纷找来理论,可结果不了了之,最后一脉宗亲,也落得一个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只不过,这个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在母亲去世后,端镇掌控了大权。本来想着,这好歹也算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血脉,应该会珍惜老祖宗的财产吧?可没想到,这位亲王做得更过分了。

男子去银行,想用祖传国宝兑换现金,可人们看见此物后却将其损毁

1948年,一位中年男子来到了当时的一家中央银行,手里还拿着一个小木盒。这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豫亲王端镇。当工作人员把他手中木盒打开之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里面正是豫亲王的御赐金印。端正此次来的目的,就是想把这块纯金打造的豫亲王大印,换成现金。

由于当时中央银行的工作人员,没有文物保护的意识,因为当即就将这枚大印切开,去检测里面的含金量。经过测量后发现,这枚大印是十足的赤金,重270余两。就这样,可以称作是无价之宝的豫亲王宝印,被端镇当做一坨普通的金子给卖了。如果多铎泉下有知下的话,不知道会作何感想。而此事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了。

男子去银行,想用祖传国宝兑换现金,可人们看见此物后却将其损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晚清皇室的腐败、贪婪,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为了自己的生活“不跌份”,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情,甚至变卖祖产。殊不知,在一味追求面子的时候,他们丢掉的,也恰恰是清朝皇室脸面。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开国八大“铁帽子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