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也有“落難”時,這些“蘇聯英雄”為什麼被剝奪英雄稱號?

蘇聯存在期間,總共頒發了12000多枚“蘇聯英雄金星”獎章。人們通常認為這項國家最高獎是伴隨終身的,其實並非一概如此。蘇聯歷史上多次出現過獲“金星獎章”者被剝奪“蘇聯英雄”稱號的例子,導致這種極端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英雄也有“落難”時,這些“蘇聯英雄”為什麼被剝奪英雄稱號?

變節投敵

背叛國家利益是剝奪“蘇聯英雄”稱號的常見理由。偉大衛國戰爭中屢有獲獎士兵和軍官被德軍俘虜後變節投敵者,當然,這類人如果再被蘇聯俘獲,都會喪失所有榮譽並處決。我們舉眾所周知的飛行員謝苗·貝奇科夫為例,他曾摧毀15架德軍飛機,榮獲兩次“紅旗”勳章、“列寧”勳章和“蘇聯英雄金星”獎章。然而,當他遭高射炮擊落、受傷被俘後,卻自願加入弗拉索夫將軍的“俄羅斯解放軍”對抗蘇聯。貝奇科夫後來被剝奪全部榮譽並槍決。其他變節者也大都是類似下場。

謝苗·貝奇科夫1942年7月曾因飛機失事被軍事法庭判決有罪,處以五年強制勞動,實際未執行,改為發配前線。同年10月1日軍事委員會考慮到戰爭需要,撤銷了貝奇科夫的罪名。這段經歷是否促使他日後做出變節決定?不得而知。

英雄也有“落難”時,這些“蘇聯英雄”為什麼被剝奪英雄稱號?

後人喜歡把走下偉大衛國戰爭戰場的軍人們描述為無所畏懼、無怨無悔的群體。或許絕大部分人確實如此吧,但也有少數特例:飽受戰火洗禮的軍人獲得各種榮譽,甚至包括“蘇聯英雄”稱號,返鄉後卻久久無法適應和平生活。其中一些人選擇加入犯罪組織,繼續“戰鬥生涯”。如果他們被執法部門抓獲,就會被剝奪全部榮譽並判刑。

比如瓦西里·帕夫洛維奇·瓦寧,1941年二十九歲的他奔赴前線,經歷了整場衛國戰爭,多次獲勳,包括“金星”獎章。復員後,瓦寧顯然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他先在麵包房工作一陣,可能是已經習慣了槍林彈雨的冒險生活,遂辭職,多次實施盜竊、強姦和武裝搶劫。1947年瓦寧被捕,次年被判十年勞改,1949年剝奪全部榮譽。此後的命運不詳。

有黑歷史

對於勳章獲得者而言,最難接受的情況大概是:他們昔日軍旅生涯中已掩蓋的某段過錯被重新提起,甚而抵消了他們掙得的榮譽。這種事兒就發生在鮑里斯·盧金身上,他曾在白俄羅斯指揮游擊隊作戰,針對德軍成功實施了若干次敵後破壞行動。最終,盧金榮獲“蘇聯英雄金星”獎章。但戰爭結束後,調查顯示盧金是個獨斷專橫的人,且對待百姓十分殘酷——僅僅因為懷疑某人同德軍合作,就無憑無據槍斃人家。隨著這段黑歷史曝光,盧金於1957年被捕,剝奪全部榮譽並判處七年監禁。

英雄也有“落難”時,這些“蘇聯英雄”為什麼被剝奪英雄稱號?

貪汙腐敗

最後一類被剝奪蘇聯最高榮譽的人,是那些掌握財政大權的退伍軍人們。很難講這些收入不低的幹部貪腐動機究竟何在,反正社會主義財產確實經由非法途徑流進了個人腰包。所以當貪腐分子被執法人員查獲後,自動喪失衛國戰爭中獲得的各種榮譽也就毫不奇怪了。例如曾經的蘇聯英雄伊萬·馬特維耶維奇·梅德韋傑夫,戰後在莫斯科市彼得羅夫斯基商場任部門主管,1952年因貪汙被捕,剝奪全部榮譽,押送勞改營服刑十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