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防的低血壓,嚴重可致痴呆!

現在高血壓越來越年輕化,很多人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了!事實上現在還是有很多低血壓的朋友,這部分朋友覺得低血壓沒事,認為是身體健康,正常的!往往並不把低血壓當回事,但是實際上低血壓同高血壓一樣可以造成腦梗塞、痴呆等。

血壓長期偏低,多伴有頭暈、頭昏、乏力、易疲勞等症狀。

低血壓常見於體質柔弱的女性,多為原發性低血壓,少數是月經量多或其他慢性失血等因素引起的繼發性低血壓。這些女性更應當重視低血壓的治療與保健。

根據低血壓的起病形式將其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不可不防的低血壓,嚴重可致痴呆!

1.急性低血壓

急性低血壓是指患者血壓由正常或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顯下降,常常也會出現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等症狀,嚴重者出現休克。

2.慢性低血壓

慢性低血壓是指血壓持續低於正常範圍的狀態。

(1)體質性低血壓 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中老年人,有時會出現頭暈、頭痛,甚至昏厥。

(2)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定義為:在改變體位為直立位的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同時伴有低灌注的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噁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

(3)繼發性低血壓 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如出現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等引起的。

人群中低血壓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達10%。

中醫辯證低血壓

有症狀的低血壓常出現頭暈目眩、疲乏無力、腰膝痠軟、失眠煩躁、食慾不振、面色萎黃,體位性眼前突黑甚則傾倒等症狀。

低血壓中醫辨證可有下面幾種類型:

1、氣陰兩虛

 症狀表現:頭暈目眩,遇動遇勞則甚,精神萎靡,口乾咽燥,面色萎黃,心悸失眠,舌紅少苔,脈細弱。

對症中成藥:有歸脾丸,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效。主治心脾兩虛和脾不統血所致心悸怔仲,失眠健忘,面色萎黃,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慾不振,崩漏便血。

生脈飲口服液,具有益氣復脈,養陰生津之功效。用於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脈微自汗。等。

人參、黃芪、白朮、紅棗、甘草用來燉雞或排骨以補氣

滋陰補氣用由蓮子、棗、桂圓等煲粥。加強營養,很重要!

 2、中氣不足,中氣下陷

不可不防的低血壓,嚴重可致痴呆!

症狀表現:頭暈目眩,遇動遇勞則甚,神疲氣短,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

對症中成藥:補中益氣丸。出自《脾胃論》。具有調補脾胃,益氣昇陽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中氣下陷。症見食少便溏、腹脹、體倦乏力、動則氣喘、身熱有汗、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食療:山藥、黃芪、西洋參等煲粥、煲湯

 

3、腎陰不足:

症狀表現:頭暈目眩,腰膝痠軟,神疲乏力,心悸健忘,五心煩熱,盜汗,舌紅苔少,脈細弦。

對症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具有滋陰補腎之功效。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

杞菊地黃丸,滋腎養肝。用於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多食用桑葚、山藥、枸杞、天門冬粥等

4、心腎陽虛

症狀表現:眩暈,心悸或胸悶,自汗,神倦嗜臥,腰背痠痛,形寒肢冷,面色煥白,便溏,或有陽痿遺精,舌淡,苔白,脈細弱或沉遲。

對症中成藥:金匱腎氣丸。溫補腎陽,化氣行水。用於腎虛水腫,腰膝痠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多配肉桂煲湯,多吃羊肉,牛肉等。

養生靠自己!

健康生活!

不可不防的低血壓,嚴重可致痴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