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故事》~公元前二世纪以后,犹太民族依宗教信仰所分的派别

公元前二世纪以后,犹太民族依宗教信仰所分的派别

公元前二世纪,统治以色列地区的塞琉古王朝的国王安条克四世,对以色列和犹太人实施比他的前任们更加强硬的民族和宗教压迫政策,企图根除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使其彻底希腊化。这种高压政策终于导致了犹太人的马加比大起义。在此过程中,那些虔诚的旧约信徒们联合起来成立了秘密组织,称为哈西典人(意即虔诚信奉者)。为了保存自己的信仰,这些哈西典人严谨地按着一字一句的律法生活,甚至在安息日里他们宁愿被杀,也不愿意举起一只手来自卫。

《圣经故事》~公元前二世纪以后,犹太民族依宗教信仰所分的派别

几十年后,哈西典人的后继者称为法利赛人(分离主义者),他们主张犹太民族和宗教和异族、异教严格地区分开来。这种分离主义在犹太灭国后就产生了,此刻以法利赛的名字登场。他们既相信全部旧约圣经,也相信“口传律法”(Mishnah)——两约之间犹太拉比们对如何遵守律法的细节解释,把它也抬高到神的启示的地位。他们坚定相信死人复活(否则两约之间为信仰献身的犹太人就白死了),也相信有天使和弥赛亚。在各种洁净的礼仪上拘谨而固执,绝对不向一个“罪人”(在宗教礼仪上不洁净的人)购买任何食物,以免触犯禁忌。当时法利赛人是最为信仰纯正、行为端正的人,被称为“我们教中最严紧的教门”。他们的主要职业是圣经教师、其他从事圣职的文士和律法师,虽不算是掌权者,但在民间有很高威望。

与法利赛人同时存在的还有撒都该人。撒都该人是大祭司和祭司长家族的人,由所罗门王时代的大祭司撒督而得名。撒都该人是犹太教中的当权派;他们只信希伯来旧约圣经中的“摩西五经”是神的话,其余的(先知书等)都不接受,因为它们对现存制度提出太多的批评,不符合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不信死人复活,不信有天使,也不信弥赛亚,因为“摩西五经”里对此没有明确揭示。

到了公元前一世纪后半期,罗马统治犹太的时代,当时犹太境内分为五个党派,从极右派(极度想保持现状的)到极左派(极度想改变现状的)分别是希律党人、撒都该人、法利赛人、爱色尼人和奋锐党人。

希律党人即征服者罗马人所任命的犹太王希律的王党,是完全世俗化的,一心想保持希律王朝的地位,因为他们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撒都该人此刻已经彻底被权势和地位俘获。因为大祭司的任命要经过罗马控制的希律王政府。他们通过向王应许交最高的税,挣来大祭司的地位,然后就把圣殿当成自己赚钱的机器。难怪耶稣在洁净圣殿时说他们“把祷告的殿变成了贼窝”。

法利赛人此时已经被吸收加入了犹太公会,即犹太人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法院,占有一半席位,逐渐变成被政权腐化的知识分子。他们认为财富是被神祝福的主要表现,因此无论是否承认,心里都有些贪财。渐渐地,部分法利赛人并不能完全按照教义那样生活,他们就在外表上表现得很顺服教义的样子,自己以为只要外表正直就够了,然后,进一步戴上尊敬虔诚的面具,用以掩饰暗中进行的罪恶,结果变成腐败的“伪善者”了。以至于一次法利赛人质疑耶稣门徒吃饭不洗手的时候,耶稣说他们“满口洁净、内心却满藏着污秽”,是虚伪的人。在《新约》和基督教的传播下,“法利赛人”成了“伪善者”的代名词。

爱色尼人对当时的当权者及其政治和宗教体系全面否定。他们认为马加西王朝和希律王朝都不是大卫的后裔,因此无权做王;现今的大祭司也不是撒督的后裔,因此无权做大祭司。他们跟随一个“公义的教师”(此人大概是撒督的后裔),期待“大卫的子孙”(即弥赛亚)在不久的将来降临,恢复以色列的民族独立和宗教独立。爱色尼人采取“出世”的态度,住在死海边的昆兰社区(Qumran Community),洁净自己,准备迎接弥赛亚。他们抄写的《圣经》在一九四七年年被一个牧羊人发现,就是著名的“死海古卷”。

奋锐党人主张武力推翻希律王朝、摆脱罗马人的桎梏,让以色列恢复昔日的大国荣耀。他们又被称为“匕首党人”,因为他们身藏匕首,在市场上看见罗马人或与他们合作的“犹奸”就暗杀,相当于革命党或者“恐怖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