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天子一朝臣,事实皆如此吗?这个皇帝是个例外

康熙皇帝的一生,为大清王朝政权在中原的确立和巩固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清朝后世之君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后代皇帝纷纷以他为榜样。作为康熙之孙,乾隆皇帝对康熙帝更是是无比的敬仰和钦佩,事事效仿康熙的文治武功。

一朝天子一朝臣,事实皆如此吗?这个皇帝是个例外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乾隆登基以后,曾不止一次地公开宣称,自己的在位时间决不会超过祖父康熙。在这里,乾隆其实是耍了个心眼,康熙登基时才八岁,做了六十一年的皇帝,年近七十驾崩,算是高寿之人,而乾隆登基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五岁的成人了,乾隆心想自己再怎么长寿也不可能当六十几年的皇帝,所以乾隆才敢许下承诺。谁知,命运似乎太眷恋他了。乾隆六十年,八十五岁的他依然身体健康,毫无病态,想继续执政但又不能违背自己当初的承诺,所以只能很不情愿地将皇位传给他的十五子顒琰,即后来的嘉庆帝,自己则是做了太上皇。

一朝天子一朝臣,事实皆如此吗?这个皇帝是个例外

权力这东西,具有天生的魔力,不断地吸引着人的内心深处,一旦得手,都不会轻易放弃,除非是迫不得已。乾隆虽然已退位,但他至死不放权,依然掌握着国家大政,上至军政要务,下至重要官员任免,都必须经过他的首肯,据清史记载,“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宫中时宪书用乾隆年号”。由此可见,嘉庆只是个名义上的皇帝,朝廷大事他是没有权力处置的,更别说是任用亲信,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了。

最典型的便是军机大臣和珅了。虽然说此时大清国已经易主,皇帝是嘉庆,和珅是嘉庆之臣,但和珅实际上是在给乾隆办差,因为朝廷大事都得按照乾隆的意愿来办,而只有和珅才最懂得乾隆的心思,此时的嘉庆别提有多郁闷了。嘉庆四年,乾隆皇帝驾崩的时候,嘉庆的权力说真的还没和珅的大呢,因此嘉庆和和珅已是水火不容了,这也为后来和珅的被杀埋下了祸根。

一朝天子一朝臣,事实皆如此吗?这个皇帝是个例外

别人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嘉庆帝却是个例外。在乾隆当太上皇的四年里,可以说是当得了家,做不了主,想换个大臣都不行,一眼望去,全是先朝老臣。他也没有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魄力,从父亲那里夺权,唯一的办法就是一个字:熬。嘉庆四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终于驾崩了,嘉庆便迫不及待地拿和珅开刀,树立自己的权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