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生万字数落父母:强势父母下的孩子,该何去何从?

1

昨天,红星新闻报道了一则新闻:《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 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

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王猛(化名)符合所有“别人家孩子”特征: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然而,这一切光环的背后,却是王猛和父母的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

他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近日,他写下万字长文,并发给了一些要好的朋友,告诉这些年轻的父母“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网友们纷纷在留言区评论,大致分为两派观点:

  • 王猛忘恩负义,即使父母再有错,也不应该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过春节。

  • 感同身受,强势的父母总会有弱势的孩子。

可是看完整个新闻报道,让我不禁开始思考起:在强势父母掌控下,孩子该何去何从?

留美学生万字数落父母:强势父母下的孩子,该何去何从?

2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强势,在某百科搜索是这么解释的:

是指强烈的主见,以自我为中心。是以自己的意愿来强制别人的行动,现在多用于这样的形容。

那么请让我不严谨地将强势父母理解为: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父母称之为强势父母。

王猛在小学文艺演出的时候,班主任前一天要求王猛穿齐膝短裤,可是王猛的父母却让王猛穿长裤,即使王猛说带上长裤备用,也被拒绝。

当王猛考上北大后,以为逃脱了父母的“控制”,结果发现父母安排了在北京的“大姨”来照顾自己。

在王猛父母强势的控制欲下,王猛常常选择了隐忍。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

“我是为了你好。”

“你尊重过我的意见吗?就说是为了我好?”

很熟悉,对吧?

小的时候我们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我们得到的大多如王猛一般“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的责怪。

同时王猛的情感诉求,也很难得到父母的回应。

当王猛出去和父母一起旅游的时候,晚上导游安排住宿的时候,在全团30人面前对王猛说道“这位北大的状元和两位小姑娘一起住,如何?”而王猛的父母对导游的调笑一声不吭。

事后王猛对父母谈及此事时,得到的却是“你马上要出去读书了,别人乱说话这类事会很常见的。”的回应。

压抑多年后,王猛选择在2012年,拉黑父母,与父母决裂,这已经是他不回家的过年的第7年。

留美学生万字数落父母:强势父母下的孩子,该何去何从?

3

强势父母下的孩子大多内向、敏感、自卑、不善交际。

我讲述两个在幼儿园实习期间遇见的两个大班孩子,A内向易怒,C活泼开朗。

由于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要等待父母来接孩子,会有一个空白期,这个时候老师会让孩子玩玩具。

那天老师让孩子们玩桌面玩具,A自顾自地玩,当A的妈妈来接A的时候,A正在玩着雪花片。

孩子比较贪玩,当A向妈妈提出想再玩一下的时候,A的妈妈很强势地说道“快收拾完玩具,别给老师添麻烦。”A很沮丧地收拾着玩具,也没有反抗。

C的妈妈来接C的时候,C正在玩着积木,搭建的小花园,由于还没有完成,C向他妈妈提出再玩一会儿,搭建完了就走。C的妈妈对着C说:“那你要问下老师,能不能继续玩,因为老师也要下班回家。”

C跑向老师询问得到同意后,C的妈妈和C一起搭建小花园,并一起收拾完玩具。

A一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常常会通过发脾气宣泄心情,C则更喜欢向老师倾诉。

为什么A和C的性格差异这么大?是因为当孩子给父母提出情感需求的时候,强势的父母更喜欢粗暴地解决。

很难去和孩子有一个双向的沟通,尊重倾听孩子的意见,而在这个年龄段又是孩子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阶段,父母处理孩子的方式稍有不对,就会给孩子留下终身的心理印记。

在王猛不断地提起小的时候发生的事情,他父母却觉得他抱着过去不放,其实不过是王猛关于过去的烙印太过于深刻,没办法忘却。

留美学生万字数落父母:强势父母下的孩子,该何去何从?

4

在讲如何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的时候,先看一个故事。

在美剧《黑镜》中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萨姆布瑞尔为了监管好自己的女儿,为女儿安装了名为“方舟天使”的监视器,那是可以将女儿眼里的景象呈现在平板上的工具,并可以过滤掉一切负面的东西。

女儿萨拉童年一直是“纯净”的,可是萨拉由于负面过滤器的缘故,让萨拉体会不到悲欢离合的情感。

萨拉开始通过自残的方式获得情感体验,萨姆布瑞尔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决定放弃监控,关闭负面过滤器。

可是一直掌控萨拉的萨姆布瑞尔出现了“戒断反应”,极度地想了解萨拉的一举一动。当萨拉发现自己仍被监控的时候,愤怒充斥着大脑,选择了离家出走,而萨姆布瑞尔也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女儿。

这就是许多家长的写照:焦虑,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所以希望掌控孩子的一切动向。孩子却因此没有了自由,也没有得到尊重。

强硬地控制欲会将家长和孩子放在不对等的关系上。

很多家长会认为亲子之间的关系本就不需要对等。那么你错了,你忽略了孩子的属性,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谁的附属品,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念,虽然年龄小还没定性,但也有了初步的意识。

强势的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呢?

以自己浅薄的知识来讲两个关键词:平等、尊重。

  • 先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成年人来看待,他值得你去平等地交流,只有在平等地条件下,才能产生有效的沟通。

  • 尊重并倾听孩子的意愿,当然并不是全盘接受,由于孩子年龄阅历并不多,三观并不成熟,所以需要我们家长来甄别。如果有与孩子意愿相违背的,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寻求解决办法。

养娃不易,切莫着急。别等出现个“王猛”后,再来后悔。

-end-

留美学生万字数落父母:强势父母下的孩子,该何去何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