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航空兵成為我軍重要空中突擊力量

陸軍航空兵成為我軍重要空中突擊力量

陸軍航空兵是伴隨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年輕兵種,從華北大演習首次亮相演兵場,到1987年成立第一支航空兵部隊,再到2017年全軍組建首批空中突擊旅,陸軍航空兵見證了改革強軍的每一個重要瞬間。作為我軍第一支直升機部隊,第83集團軍某空中突擊旅從“支援保障”到“主戰主用”,推動陸軍航空兵在強軍興軍征程上不斷實現新的跨越。

陸軍航空兵成為我軍重要空中突擊力量

塞北大漠,引擎轟鳴。這是前不久在漠北某綜合訓練基地展開的對抗演習。偵察、指揮、武裝、運輸等數十架戰機超低空機動。進入作戰空域,偵察警戒分隊率先突入,火力突擊分隊開闢機降場。與此同時,搭載突擊步兵的運輸直升機直插敵縱深地域,突擊隊員採取機降、索降、滑降等多種方式快速離機,空地協同發起立體衝擊。

成體系的現代戰機,空地一體強大的機動力、打擊力和投送能力,展示出這支陸軍新銳的風采。然而這樣的情景,在30多年前,是老一代飛行員不敢想象的。

陸軍航空兵成為我軍重要空中突擊力量

陸軍航空兵成為我軍重要空中突擊力量

1986年,中央軍委正式批准組建陸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作為最年輕的兵種,走進人民軍隊的序列。曾參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枚氫彈、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衛星試射等保障任務的空軍獨立救護大隊,也從空軍轉隸成為首批陸軍航空兵部隊。作為首批轉隸的飛行員,時任團副團長兼參謀長的楊國隆,深感肩頭擔子沉重。

陸軍航空兵成為我軍重要空中突擊力量

陸軍航空兵成為我軍重要空中突擊力量

組建30多年來,陸軍航空兵部隊的裝備經歷了一次次更新換代,一代代飛行員也憑藉過硬的技術和過人的膽識,完成了“和平使命”“礪兵”等重大演訓任務和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

武直-10的列裝,標誌著陸軍航空兵部隊作戰能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陸軍航空兵成為我軍重要空中突擊力量

2017年,陸航部隊再次站在了改革的潮頭。在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中,陸航團與素有“鋼刀團”之稱的某步兵團,合併組建全軍首批空中突擊旅,並參加了同年7月的“沙場閱兵”,飛行員汪海洋當時就是空中火力突擊分隊的一員。

作為陸軍由平面作戰向立體攻防轉變的標誌性力量,空中突擊旅需要空地兩股力量高度聯合才能發揮最大戰力。為探索空地一體有效融合的路子,汪海洋主動申請到地面突擊分隊任職,從飛行員轉崗擔任地面指揮員。

陸軍航空兵成為我軍重要空中突擊力量

從“精飛”到“善打”、從“支援保障”到“主戰主用”,這個旅不斷創新組訓方式手段,梳理總結出空中突擊飛行編組、多機型蛇型編隊攻擊、突擊步兵縱深蛙跳等數十個作戰研究課題,先後參加了跨區演習、新大綱編修試訓、“陸航空突奇兵-2018”等大項演訓任務,在轉型之路上振羽高飛。

陸軍航空兵成為我軍重要空中突擊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