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弟弟”——趣頭條的商業模式解讀

如果不是趣頭條在納斯達克上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個拼多多的弟弟是這麼厲害,親自體驗了趣頭條,其商業模式確實可圈可點。

9月14日,趣頭條登陸納斯達克,盤中五度熔斷,當日漲幅128%,風頭蓋過了早它兩天上市的蔚來汽車。

從2016年6月8日趣頭條APP上線,到成功登陸納斯達克,趣頭條僅僅用時2年零3個月的時間。其背後股東豪華,包括騰訊、小米、人民網旗下基金等。趣頭條方面表示,其已獲得上海報業集團旗下澎湃新聞的戰略投資,未來在內容方面將會進行合作。

趣頭條的招股書透露的數據亮眼,月活人數達到4880萬,日活用戶1710萬,累計裝機量達1.54億。

趣頭條的商業模式總結如下:

顛覆資訊行業:閱讀賺現金。

看新聞還能賺錢,行業首創了吧。以前我們買報紙看新聞是要給錢的,報社主要的收入是打廣告。到了互聯網時代,地鐵口報紙免費送,報社的收入也是打廣告。即使這樣,報紙也沒多少人看了。就這樣,我們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愛奇藝優酷土豆,開啟會員模式,看視頻,會員免廣告;不是會員,那就免費看視頻,必須看廣告。視頻公司的主要收入是廣告+會員費,目前大致一半一半吧。今天趣頭條告訴你,上我這兒看新聞吧,我有今日頭條一般的新聞,看了新聞送現金;上我這兒看短視頻吧,我有火山抖音一般的視頻,看視頻送現金。你能抵擋嗎?

門徒模式般的有絲分裂

互聯網什麼最重要,流量啊。流量怎麼來得最快,花錢買啊。流量王者,你想到了誰,微信啊。

今天你邀請好友新註冊支付寶賬戶,是可以得現金的,註冊京東到家用戶,是可以得現金的……就是新註冊微信賬號,不給錢,因為它是流量王者,同時微信用戶基本上也普及了,就是砸錢也砸不出多少新用戶了,你的所有朋友都用微信,不給錢你也得乖乖用。

但是對於新進的互聯網企業就不同了,用戶只能砸錢買,前段時間火了一陣的子彈短信,如果它想一絲絲挑戰微信,必須重金砸用戶,羅永浩也是這麼個意思。

今天趣頭條也是這麼幹的,邀請好友就可以得現金,為了流量要有效,好友第一條看一兩分鐘新聞,到賬幾塊錢,第二天再看一兩分鐘新聞,又到賬幾塊錢,第三條再看一兩分鐘新聞,再到賬幾塊錢,後面就沒了,連續三天還沒這習慣,那你就不是有效用戶,錢白送你了。

注意,錢是給到了邀請你的好友,你成為用戶後,你再去邀請好友賺錢。

拼多多的“弟弟”——趣頭條的商業模式解讀

收入幾乎都來自廣告。

公司給用戶補貼那麼多錢,總的要有收入來源嘛。對於信息流平臺來講,廣告是很好的盈利方式。包括百度、今日頭條都是以廣告營收為主,絕大部分內容產品,都是靠廣告變現。

雖然廣告聽起來形式單一,但廣告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有小遊戲、短視頻、H5等各種形式。

所以廣告收入佔比高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廣告過多,內容低俗,能否留住用戶

如果說今日頭條是在新聞中看廣告,那趣頭條誇張點叫在廣告中看新聞,廣告過多無疑是會影響用戶體驗的。對於一個城市白領,每天工作節奏快,哪有時間看你這些。

對的,趣頭條起家就不是針對都市上班族的。其CFO王靜波這麼說的:投資人非常看好三線以下城市的機遇。

拼多多的“弟弟”——趣頭條的商業模式解讀

中國13億人口,有11億是下沉市場用戶,並且增長很快。相比坐擁3億用戶的拼多多,趣頭條的體量還小,但在本質上,兩者遵循的是相似的商業邏輯。有調查顯示,趣頭條與今日頭條用戶重合度不到30%,與拼多多重合度卻有60%。

拼多多和趣頭條,都誕生於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不約而同瞄準龐大的草根群體,而背後掌舵人都擁有光鮮的履歷,都深諳人性弱點。其實很好理解,你看看大超市早上排隊買便宜雞蛋的大爺大媽,如果僅賣便宜雞蛋的大超市移動到廣大的六七八線城市和鄉村,人會更多。

趣頭條就是把這個事做到了極致。免費送,動動手指就送,還可直接提現。對於大量中老年,每天有很多賦閒時間,看看新聞看看廣告就把兩個雞蛋錢賺了,很有市場的。當用戶為了幾毛錢,也為了消遣,刷著趣頭條五花八門的資訊,並不知道自己對這個平臺意味著什麼。

真相則是,用戶越多,流量越多,趣頭條的廣告價值也就越大。

拼多多的“弟弟”——趣頭條的商業模式解讀

未來趣頭條轉型之路

此次納斯達克上市後,融了美國人民的錢。趣頭條的下一步怎麼走?

王靜波這麼講的: 我們非常清晰地認識到,未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在內容,我們最主要的業務還是內容生態的建立。

這塊肯定會持續加大投入,只不過說我們確實在宣傳上面還要做得更好一點。我們之後有計劃,做付費內容,比如小說、動漫等內容。包括我們也計劃做內容電商的拓展。

小結:

趣頭條創新的依靠看低質內容給用戶賺錢的模式,和邀請新用戶的補貼的模式,有絲分裂般幾何增長,流量的增長帶來的是廣告收入激增。做大做強後,會加強內容的投入,依靠有價值的內容,向品質用戶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