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杀掉杨宇霆,到底是对是错?

杨宇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北洋执政时期奉系军阀首领之一。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奉军第三和第四军团司令,江苏军务督办,安国军参谋总长,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张作霖死后,杨反对东北易帜,东北易帜典礼当天拒不参加集体留影。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与黑龙江省主席常荫槐向张学良提出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要求,张学良推说晚餐再说,后召警务处长高纪毅进府,晚上杨宇霆与常荫槐被高纪毅、谭海率领六名卫士杀害于"老虎厅",奉天称此事件为"杨常而去"。

张学良杀掉杨宇霆,到底是对是错?

张学良为什么要杀杨宇霆,这样做到底是对是错?

首先看杨宇霆这个人,杨也算是民国时期有雄心抱负的大才,没有旧时军阀军人的不良嗜好,但争强好胜,心胸狭隘,同僚关系处理的不好。在忠诚方面,也不能说从没有个人的小算盘,比如曾经背着张作霖串通徐树铮发展个人势力,也曾自请外出为江苏督军。虽遭到过张作霖冷落罢黜。但是人才难得,时人称之为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辅佐老帅张作霖,治军有方,垦荒,发展经济。最重要的是主导发展建设了东北军的军工业体系,修兵工厂公路造电厂。奉军在火力后勤补给有了保证,足以抗衡直皖。由此可见此人可称是张老帅的宰相智囊。

张学良杀掉杨宇霆,到底是对是错?

再看杨宇霆与张学良的关系。由于张学良年纪较轻,资历尚浅。杨宇霆作为老臣,对张学良的指令经常不买账,并出口不逊,有时在众人面前以长者身份训斥张学良,弄得张学良下不来台。杨有时将某事先办完后再告知张学良。先斩后奏,并强行让张学良签字。不仅如此,杨和常两人私自扩充武装,购买武器这样的大事也不报告。不少见见使舵的人,看到杨常呼风唤雨,张学良无可奈何,就纷纷投到杨常那里,杨常势力越来越大。

据记载,一次在杨宇霆父亲做寿,张学良携夫人持重礼前去祝贺时,在场的嘉宾对张的到来很漠视,居然没有几个人起来与张学良打招呼。而杨宇霆到来时,全场起立,鸦雀无声,张学良见状,内心翻江倒海,愤然离去。这时张对杨已渐渐起了杀心。

电视剧《少帅》中,张学良拿出一块大洋说:“我扔三次,若正面都朝上就杀之!”结果三次扔后皆是正面朝上。张学良于是下定了杀掉杨常的决心。

张学良杀掉杨宇霆,到底是对是错?

历朝历代,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天子上台,都会干掉一些老臣,特别是能力强、有威望的老臣,从而巩固自己的权力。如果不杀杨宇霆,张学良又难以驾驭他,那么杨取而代之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当时杨虽然没有叛离之心,但人的野心会随着地位的升高而膨胀。总之,张学良和杨宇霆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两个人明争暗斗的结果,必然是其中一个人得死。从这点看张学良杀杨常并没有错。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敬请指正!

张学良杀掉杨宇霆,到底是对是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