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尽情游戏有利于孩子成长

让孩子尽情游戏有利于孩子成长

人生真正的教室是在窗外,在教室窗外所学的,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孩子从小在生活上学到的点点滴滴,会决定他出社会的成败。请把假日还给孩子!小时候不会玩的人,长大后只会玩电玩,不要因为保护他反而害了他。

从游戏中培育能力

小时候不会玩的孩子,长大后就只会玩电玩,因为只有电玩这种没有生命的玩伴可以忍受孩子重复、不合理的咒骂和殴打,而不绝袂而去。

《知识》杂志也刊载了英国著名自然科学作家Henry Gee对英国青少年不喜欢科学的批评:孩子还没有认识到自然现象,就被要求死背各种抽象的自然法则,扼杀了孩子的科学兴趣;他认为根本解决之道,在让孩子多多从游戏中体验自然现象,身处自然界最能培育出创造力和好奇心。

现在的孩子都被过分保护,父母为了“安全”这个理由,不让孩子出门,孩子每天被关在家中看电视、打电玩,他们的沈迷有一部分是家长的错,没有给他们一个安全、开放的户外游戏环境。

会玩的孩子EQ更好

从小有很多玩伴、常在户外玩耍的孩子,比较不容易沉迷于电玩,因为与人互动的满足感远大于虚拟世界的快感;我们小时候,常有很多机会跟不同的人玩在一起,学习不同人的个性和脾气。

缺乏游戏的机会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以后的人际关系不良,不会跟别人相处,因为游戏其实是培养人际关系最好的机会:太凶了,人家不愿跟他玩;太懦弱,会被人欺负。因此,如何拿捏这个分寸才会交到最多的朋友,在社会上太重要了,是一个人从小要学的。我们现在都知道EQ比IQ重要,功课再好,人缘不好,事业也不会成功,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让孩子去玩,培养他的EQ呢?

童年友谊人生路上相扶持

这是一位父亲的真心话:

“我只有一个孩子,常觉得将来我走了,世界上只有他一人,很是孤单,心中不忍,因此,他很小的时候我就帮他留意玩伴,期望儿时的友伴将来可以成为人生路上相扶持的弟兄,常常在周末时特意开车送他去朋友家玩,或邀请小朋友来家里过夜,让他们有共同的回忆。最近他童年的玩伴一个个都大学毕业、结婚了,孩子还特意飞到美国去参加婚礼,见面时,几个人拥抱在一起,令我很感动。童年的友谊最纯真,维持得最久,要尽量在孩子小时候让他交到人生的好朋友。”

父母带孩子一起玩

中国人天性比较拘谨,传统的教育又告诉我们业精于勤、荒于嬉,因此我发现很多中国父母不会带着孩子玩。中国父母表达赞许的方式是「嗯」一声,有时连嘴角都不肯扬一下。也就是说,中国父母对孩子做的事都是先挑剔,假如孩子做的还过得去,父母只会「嗯」一声,不骂就是赞许。

反而是美国父母很会带孩子玩,我他们常孩子一起去登山、越野竞赛、溪中垂钓或者在大树上搭木屋露营,让孩子一个个玩得像小猴子。晚上教孩子演戏,随便找个主题,即席演出,训练孩子的胆识和应变的能力。把上下床的上铺作为舞台,在那里演伊索寓言和天方夜谭,孩子运用想象力编对白,把书中的情节化成戏剧表达出来。他们运用智慧去做道具,任何不起眼的东西,透过巧思都变成舞台上维妙维肖的道具。

只要给孩子一点空间,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没有界限的。假如真实世界玩的比虚拟世界还精采,孩子们怎么会沉迷在虚拟的世界中呢?

人生教室就在窗外

现在的孩子沉迷电玩之深、父母师长之无奈,我一直想,这是不是跟社会不允许孩子玩、我们没有提供孩子一个健康的游戏空间有关呢?当一个孩子不知道玩耍是多么有趣时,他自然以为电玩是唯一的乐趣了。所以父母如果不想让孩子沉迷在电玩中,就必须找替代方案,用别的游戏来取代电玩。

若有亲戚住在乡间,暑假不妨带孩子去探望阿公、阿妈,让孩子有机会跟堂兄弟、表姊妹一起去户外接触大自然;个性比较胆怯的孩子,鼓励他在家庭聚会时跟别的孩子一起上台唱歌、弹琴或演戏,克服胆怯,同时也训练台风。

最要紧的是,家长要有正确的观念,知道人生真正的教室是在窗外,课本上的知识不会用的话,充其量是个死知识;但是在窗外教室学到的东西,却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若能将眼光放远一点,便了解现在斤斤计较考卷上的五分、十分,过了一学期便一点都不重要;然而在生活上学到的点点滴滴,却会决定他出社会的成败。目前台面上的人物都不是当年学校中的好学生,但是他们却都是当年的孩子王,所请把暑假还给孩子,小时候不会玩的人,长大后只会玩电玩,不要因为保护他反而害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