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陽·創巴仁波切|法的三種特質

法的三種特質

法在初始是善的,在中間是善的,在末尾也是善的。

1、初善

法在初始是善的,因為它是受到佛陀启发的清新想法。當我們首次聽聞真諦時,它是清新的。我們因為從未聽聞過真諦而感到有點挫折。我們開始了解到,有人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這段旅程,用不同的方式如實地看待事物。這種了悟讓我們有點緊張憂慮,但那不是一個大問題。在了解「有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會感到迷惑。它就像一個老比喻:父母在孩子面前指出月亮,孩子卻認為父母的手指是月亮。那種誤解常常發生;事實上它老是發生,無法避免。

在釐清誤解的時候,老師其實不必多做解釋。在陳述佛法的時候,老師為了避免誤解,而必須把它變得過度錯综複雜,也必須使用過多的類別,如此一來,當人們產生「那種」誤解的時候,老師們可以說「這個」,而當人們有「這種」誤解的時候,老師們可以說「那個」。它變得徹頭徹尾地複雜。與其如此,老師不如只要给一個暗示就好。它就像給一個人看正方形的一小角,而這一小角看起來是一個三角形。在研究這個三角形的時候,你可能會說:「我認為這是一個正方形,但它只有三個角,而我從別人那裡聽說正方形有四個角。這是怎麼回事?」你全神貫注但又感到迷惑。那種迷惑是可以的,它使得你继续追溯到本初真諦。然而,在試圖追溯到本初真諦(正方形)的時候,你發現,由於那些角被切了下來,如今它不只有四個角。因此,初善是發人深省、激發思維的。

法在初始是善的,因為當你開始聽法的時候一一聽正法,而不是任何陳舊的法,它是悅耳的。法的陳述不一定要是沈悶或批判的。在有神論的某些傳統中,法教的意圖在於激起內疚和痛苦。至於正法,由於我們完全脫離那個高高在上的人,由於沒有人板著臉在監督我們,因此在聽法時,我們充滿喜悅,因為法是真諦。如果我可以斗膽這麼說的話,它是人民的真諦,而不是階級制度的真諦。它是究竟的民主。法是悅耳的,因為它和諧且令人欣喜。它合情合理,而且非常的美好。

邱陽·創巴仁波切|法的三種特質

2、中善

「中善」更加清醒沈穩。法在中途是善的,因為這個過程是以一種非常平凡的方式前進。你知道你正在一段旅程上;那是你的參考架構。「初善」提供靈感和基礎,「中善」則是道途本身的陳述。道是直接坦率、又直又窄,非常直,非常窄。你越理解它,它便更显筆直而狹窄。它是單調的,有點灰色的;它甚至不像高速公路那般,中間有一條黃線可以娛樂你。這條道路旁边沒有小小的花園摆设,也沒有任何掠過的城市。它极為單調無趣又不吸引人。

唯有那些因為不尋常的境遇而想要捨棄自我的人,才會踏上這條特殊的道路。那些不想要放棄自我的人,會把踏上這條道路视為荒唐可笑。他們可能會認為,你已經完全瘋了;而這可能是真的。那種質疑让你更加了解這條道路的灰色性。你了解到,法是非常良善、本初且明確的。我們可以說,一旦你置身於那個格式當中,你根本無法為它增添一點點色彩或個人風格。如果你覺得寄信很無聊,你可以偶爾把郵票倒著貼,但是這条道路卻不容許這種姿态。

法是「中善」,因為不需要費太多勁,它就可以被陳述呈显,而且了無常見或断見這兩個極端。常見和斷見兩個極端是指每件事物是永遠良善的,或都注定是惡劣的。在法的陳述當中,這兩者都不包括在内,因此,它相當合理,而且陳述起來相當不費力。

邱陽·創巴仁波切|法的三種特質

3、末善

法在最後是善的,因為它是無貪的,它帶領我們走出討價還價的心態。我們总是在講條件、做交易,老是問:「我會從中得到什麼?」從那個觀點來看,法是非常超然的,因為其中沒有任何交易,你也不會從中得到任何東西。事实上,你可能會從中得到很多你不特别喜歡的東西。因此,法是無貪的。你不會变成超人或神力女超人;你會超越貪愛。

但是,「無貪」不表示你和愛人之間將會出問題。無貪等同於幽默感。當你有貪愛,欲望或色欲的時候,你不會綻放笑容;你使臉色試圖去獲得一些東西,不論那東西是什麼。你是那麼的严肃認真,用心良苦。你想要摆脱這個,投入那個。但是,無貪有一種欣喜的特質;在此一特質當中,你清楚地看見一切,並且以微笑面對現實,既不找岔子,也不發牢骚。

「法」在最後是善的,這個說法是虛假的,因為「法」沒有特定的終點。「終點」這個見解純粹是概念上的造作。我們認為,眼前的處境結束時,我們就會置身未來。但是,事情並非如此運作一一那種終點感會持續下去。了解末善的另一個方法是,「中善」也具有「末善」的面向,尤其,沒有人應該竭力推銷、宣傳或公佈你會在當下或在未來覺悟。傳統不建議這麼做而我們是在遵循傳統。

2600多年以來,我們一直領受這样的教導,而它是一個非常嚴苛的要求。我們可以說,佛法是了證自性,但這話聽起來非常陳腐老套,所以讓我在此重新措辭,做更清楚的表述∶佛法是一種了悟—一了悟到「終結」是不可能的。你不能就這麼放棄,然後找到救度:沒有終點,而且沒有人會被拯救。你仍然不要讓別人知道你的抑郁、你微不足道的痛苦或更嚴重的痛苦。當痛苦比較微小的時候,它常常似乎更嚴重。因此,末善有點模糊隱約,但那似乎無妨。

邱陽·創巴仁波切|法的三種特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