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採用緩兵之計維護朝政穩定,最後桓溫又為何被氣死?

在封建官場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非常棘手的情況。有的事本不該辦但又不能嚴詞拒絕,拒絕則速招禍。如馬上去辦,則又不利國家社稷也損害自己的名節,這時只好採用應而不辦的拖延策略。謝安在對待桓溫的無理請求時用的即是此術。桓溫,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西北)人,是晉明帝司馬昭的女婿。他素有雄才大略,曾任安西將軍、荊州刺史,都督荊、梁等四州諸軍事之職。永和三年(公元437年)率軍入蜀,滅成漢政權,聲威大震,進位為徵西大將軍。永和十年(公元354年)統兵出關中進攻前秦,並於兩年後收復洛陽。其後又曾北伐前燕,大敗而歸。但桓溫由於三次北伐,已經牢牢控制了兵權。政局不穩之時,誰控制武裝力量誰便可主宰一切。於是他專權擅政,左右朝綱,為顯示自己的實力,竟於太和六年十一月己酉日(公元372年1月8日)將皇帝廢掉,可見其威勢到何等程度。

謝安採用緩兵之計維護朝政穩定,最後桓溫又為何被氣死?

廢帝之後,桓溫更加趾高氣揚,對文武公卿頤指氣使,誰也不敢稍有異詞。桓溫緊緊控制兵權,擅權如故。兩年之後,即寧康元年(公元373年)二月,桓溫帶全副武裝的衛隊入朝。王坦之非常害怕,謝安卻從容鎮定,神色泰然地說:“晉祚存亡,決於此行。”於是二人帶領文武百官前去迎接,桓溫到達新亭,百官跪拜道旁。桓溫盛陳兵衛,刀槍劍戟交相輝映,武士們個個精神抖擻,如臨大敵。桓溫先命眾官免禮,然後步入新亭召見百官。

謝安採用緩兵之計維護朝政穩定,最後桓溫又為何被氣死?

當時,稍有名望的人都膽戰心驚,王坦之後脊樑的汗已沾溼內衣,進見時把手板都拿倒了(古代夠級別的官員上朝或參加重要會議時都拿著手板,板的頭上還有一裹著紫皮的白筆。此板可用來記錄,也叫笏。)王坦之連笏都顛倒,真夠出洋相的了。只有謝安神泰自若,入席而坐。桓溫先見眾人的惶恐神態,更覺氣盛,越發目中無人了。但見謝安舉措有禮有節,暗自吃驚,忙以禮相見。謝安進室時已發現桓溫室外左右壁中都有人影,便不卑不亢地問桓溫說:“我聽說有道的諸侯,四方自有守護者,明公你現在於壁後藏著這麼些‘夥計’做什麼呢?”桓溫笑著說:你說的有道理啊!便命令將左右壁後的兵士撤去。謝安坦然相處,正因謝安的舉動令桓慍折服,王坦之等大臣又盡心國事,桓溫此次入朝未敢有非分之舉。於三月十四日返回姑孰。

謝安採用緩兵之計維護朝政穩定,最後桓溫又為何被氣死?

恆溫回後,身體漸覺不適。到六月份病勢漸重,想在死前獲得最高的榮封,便派人到朝廷請加自己九錫之禮。其實,他也明白,朝廷中的政務取決於謝安、王坦之二人,所以他派的人直接去見謝安、王坦之。加九錫是古代帝王賜給建有大功或有權勢的諸侯大臣的九種物品。後來,權臣在篡位之前,慣例是求加九錫,曹操就曾這麼做過,所以加九錫幾乎成為權奸篡位的信號,一般是不允許的。謝安見過恆溫派的來人之後,當即答覆同意桓溫的要求,馬上責成專人起草詔書,並告訴他由袁宏執筆。來人滿意返回報告桓溫,桓溫心中大悅,靜待佳音。

謝安採用緩兵之計維護朝政穩定,最後桓溫又為何被氣死?

袁宏本是朝中著名的才子,尤其撰寫詔書最合體式,文筆嫻熟,才華橫溢,下筆立就。他把文章拿給王彪之看,王彪之連連讚美其文辭之華瞻。但當他把原稿交給謝安去看時,謝安多處塗改,並批示讓他重寫。袁宏寫此類文字從未遇到這種情況,但沒有辦法,只好重改。交上之後謝安又批覆命他重改,連續往復五六次也未寫成,時間已過去半個多月。袁宏有些糊塗了,就去問王彪之。王彪之想了一想,如此看來,可能是謝安有意這樣做的,聽說桓溫病情日重,將不久於人世。袁宏這才明白,自然不著急了。著急的桓溫一直在等消息,但是,過了十天依然毫無動靜,只是聽說在修改草稿,心裡雖然十分著急,又不好發作出來,導致病情變得越來越重,當恆溫彌留之際,才醒悟過來,知道自己上了當,但一切都晚了,想要發兵已沒有可能了,只好把兄弟桓衝找來,囑咐過後事,便兩眼一閉,一命鳴呼了,這一天是寧康元年七月己亥日(公元373年8月1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