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廷为啥把重犯发配边疆而不是立即处死?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见

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对一个情景必然不会陌生:朝廷通常不会将重犯直接处死,而是戴上枷锁发配边疆,由一队衙差押解上路,比如《水浒传》中,犯下杀人重罪的武松、林冲都有过这种经历。那为什么古代的刑罚中会有“刺配”一项呢?对于那些朝廷重犯,就地处决不是更省事儿吗?其实,这件事上就集中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古代朝廷为啥把重犯发配边疆而不是立即处死?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见

武松

我们都知道,一般犯人在定罪之后,都是由兵部发配,而发配流放的地点,通常是比较偏远的地方,生存环境较为恶劣,且一路被押送过去,也免不了忍受颠沛流离之苦,因此,很多犯人根本熬不住一路上的种种苦痛折磨,在途中就染病身亡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犯人一听到自己被发配边疆就吓得面如死灰的原因,实在是因为和发配途中的各种苦难相比,一刀杀了他们倒反而还死得痛快些!

古代朝廷为啥把重犯发配边疆而不是立即处死?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见

林冲

再则,即便这些犯人能顺利到达被发配的地点,也需要迅速适应当地的环境,掌握生存的技能,有些苦寒之地,甚至连生存的基本保障都没有,所以,犯人存活下来的概率也非常小。

古代朝廷为啥把重犯发配边疆而不是立即处死?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见

古代犯人

所以,从这两点上来说,朝廷没有将这些犯人立即处死,也并不是对他们格外开恩,而是换了一种方式来惩罚他们,最终使他们受到各种折磨而死,对外却可宣称朝廷律法的人性化,没有当场剥夺这些重犯的生命,也对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名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古代朝廷为啥把重犯发配边疆而不是立即处死?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见

古代衙差与犯人

其实,所谓的刺配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移民。要知道,犯人被刺配流放的地点,多数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那边通常民风彪悍,官府难以管理,但又需要必要的人口和劳动力来维持一方的稳定,于是,把犯人送往那些地方服役,既是对他们的惩罚,同时,也节省了国家对那些地方劳动力的派遣,真可谓一箭多雕,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